打开APP

张晓丽——山东大学——1单细胞分析 2生分析 3 电化学传感器 4 环境分析 5 单分子检测

1单细胞分析 2生物分析 3 电化学传感器 4 环境分析 5 单分子检测

2016-07-26

占金华——山东大学——1,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以及功能调节2,纳米材料表面的化学与生物修饰3,纳米材料的功能化组装实现太阳能的光电转换或者环境污染的分子识别4,围绕环境污染问题,展开纳米材料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实践

1,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以及功能调节2,纳米材料表面的化学与生物修饰3,纳米材料的功能化组装实现太阳能的光电转换或者环境污染物的分子识别4,围绕环境污染问题,展开纳米材料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实践。

2016-07-26

王连军——南京理工大学——高浓度、难降解化工废水治理集成技术,以膜技术为核心的污染控制及资源化研究,高效环境生物技术

高浓度、难降解化工废水治理集成技术,以膜技术为核心的污染物控制及资源化研究,高效环境生物技术

2016-07-26

向成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植物环境胁迫生物学(耐旱,耐盐,耐低硫营养的遗传基础与分子机理,以及耐逆基因的分离克隆);天然抗氧化谷胱甘肽在植物上的生物学功能和其合成调控机制;资源基因发掘与转基因技术

植物环境胁迫生物学(耐旱,耐盐,耐低硫营养的遗传基础与分子机理,以及耐逆基因的分离克隆);天然抗氧化物谷胱甘肽在植物上的生物学功能和其合成调控机制;资源基因发掘与转基因技术。目前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植物耐逆分子机制探索与耐逆基因资源的发掘;植物硫分子营养研究以及耐逆基因在农业上的应用。

2016-07-26

EHP:环境毒性化合可损伤儿童的大脑发育

最近,发表在国际杂志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多名科学家、健康工作者、儿童和环境卫生等工作者组成的联盟首次达成一致认为,当前的科学证据表明,接触空气、水、食物及日常用品中的有毒化学物质和儿童神经发育障碍风险直接相关。

2016-07-05

Nature新文章与Science“叫板” 致癌因素里环境和运气谁更重要?

近日,来自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一个由多领域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了新证据表明外部风险因素,比如环境暴露以及个人行为在绝大部分癌症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或对于制订癌症预防和研究策略,保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015-12-21

Toxicol Sci:新技术快速检测空气污染致癌风险

近日,刊登于国际杂志Toxicological Science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技术,其可以估测常见的特定环境污染物给人体所带来的致癌风险。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暴露小鼠的皮肤细胞所产生的即时遗传反应,同时应用统计学方法来确定是否这些细胞最终会具有癌变性。

2015-05-13

挪威研究人员找到去除炸薯条潜在致癌物方法

挪威食品研究所研究人员最新研究找出一种方法,可以去除炸薯条等油炸食品中的潜在致癌物质丙烯酰胺。 据挪威当地媒体2月13日报道,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物质,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淀粉类食品含有较多的天冬酰胺(一种氨基酸)以及还原性糖,在高温(120℃)油炸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挪威研究人员发明的新技术,利用乳酸菌来清除油炸马铃薯产品原料表面的还原糖成分,从而阻止了丙烯酰胺的形成。

2015-03-26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常见I类致癌物质清单

一般大家常见的该机构对于致癌物的评级是基于证据强度的,分为I级(group 1, 对人类致癌,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对人类有致癌作用)、II级(group 2,对人类很可能致癌的IIA级和对人类可能致癌的IIB级

201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