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花果茶含有毒物质
甘菊茶、薄荷茶、茴香茶……这些花果茶名字听起来很“小清新”。德国权威机构最新调查却发现,德国市场流行的这类花果茶含有超标的有毒物质——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A),若长期饮用可能伤身。 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7月15日说,研究人员选取221种德国市场上常见花果茶样品进行了检测,包括茴香茶、甘菊茶、薄荷茶、荨麻茶等,而红茶、绿茶等因样本数量过小,风险分析时未予考虑。
Nature:单细胞DNA测序揭示微生物“暗物质”
据《自然》杂志网站北京时间7月15日报道,天文学家们认为,宇宙总物质量的23%由弥漫于其间且肉眼看不见的“暗物质”组成;现在,美国科学家进行了微生物“暗物质”研究,他们用单细胞DNA测序技术对多种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后发现,微生物远比我们所知道的要丰富多样,研究同时揭示了不同物种间令人惊奇的关联。
Science:皮肤中的免疫细胞可产生化学物质促发癌症
在这个表皮表层里,可见朗格汉斯细胞(绿色)构成一个细胞网络,延长树突状的进程 日前,刊登在最新一期Science上的一篇论文"Langerhans Cells Facilitate Epithelial DNA Damage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表明,以能探测到皮肤中的外来入侵物而闻名的一组免疫细胞也能通过代谢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而促进肿瘤的生长。
Science:新发现细菌形成细胞内矿物质
法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的光合细菌,它能够控制自身的矿物质形成(钙、镁、钡和锶的碳酸盐),这一结果发表在2012年4月27日的Science上,它揭示了一种机制未知的新型生物矿化作用的存在。这一发现对于解释古化石记录具有重要意义。 蓝细菌(蓝绿藻类原核生物)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的注意力,它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在地球生活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地促进了大气氧化作用。
我国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 维护能源安全
“昔日被随意丢弃的废木耳菌料,在吉林延边林业集团的林业循环经济示范园中,摇身一变成了可充分利用回收的木质颗粒燃料。”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是缓解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如是说。 16日,中国林业生物质成型燃料现场会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召开。会上,近150名中国各级林业部门负责人就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青岛能源所在海洋生物质能源材料研究有新进展
新华网7月3日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仿生能源与储能系统团队负责人崔光磊等人,在海洋生物质能源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Electrochem. Soc.、Electrochim Acta、J Mater Chem等杂志上,并有多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
生物质能遭质疑利害相关难取舍
人们常常认为生物质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可再生,因此倍加青睐。但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支持生物质能,这种能源现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监管与反对。 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人们主要通过燃烧木材、植物及其他有机材料获得能量。根据美国联邦政府数据,生物质能占全美生产的所有可再生能源的一半。 评论家们指出,生物质能之所以会遭到监管与反对,是因为它并不像过去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环保。
生物质能发展 政策是否给力是关键
生物谷-BIOONNEWS 2011年11月28日上海讯 多技术的综合组合运用将会是实现生物质能发展的未来。再过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领能源利用的半壁江山,生物质能将占到可再生能源的30%。那时,生物质能将成为最便宜最有竞争力的能源之一。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袁振宏在2011中国国际生物质能产业大会上表示。
如何看待食品有害物质标准?
现在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新闻很多,经常看到“某某食物中的某有害物质超标了多少”的说法;也会发现同一种有害物质,在同一种食物中,不同国家的“安全标准”不尽相同。有关食品安全的标准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那些术语该怎么看?今天,我们以一个食品安全事故为例进行简单说明。 案例:今年4月21日,北京丰台一名1岁的女童徐伊铭,进食路边摊的炸鸡后中毒死亡;另两名吃过炸鸡的家人也都呕吐不止。
Nat Commun:能延长小鼠寿命的一种与糖相关的化学物质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报告说,关节炎患者广泛使用的一种饮食补充物能延长蠕虫和衰老小鼠的寿命。与糖相关的化学物质“D-葡糖胺”(该物质被认为对人类使用是安全的,购买无需处方)是通过模仿含碳水化合物低的一种饮食的分子效应产生这种寿命延长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