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湖泊温度正在急剧上升,将影响水生物种多样性
一项对全球范围内几百个湖泊的研究报告揭示:地球表面的湖泊升温的速度相比海洋与湖泊附近的空气环境都要更迅速。地球表面温度的不断升高对整个湖泊的生态系统稳态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在最近召开的美国地理联合大会上专家们这样说道。这一全球性的影响可能会更恶劣,因为湖泊温度的逐渐升高会将储藏在湖泊底层中的数十亿吨的碳元素转化为甲烷与二氧化碳,这又会反过来加速全球变暖的趋势。
博物馆中物种样本命名与分类存在严重问题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自然学家也很难将植物精确地辨别到种的水平,或者随便将某一类小虫子指出是哪一属的。因此,当博物馆中新到一批样本时,从已有的记录中找到准确的名字也是十分头疼的事情。事实上,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并且给生物学家的研究与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Nature Communications:畸形浮游植物或为物种大灭绝前兆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存在于化石中的畸形浮游生物正好和物种大灭绝的时间重合,这些化石数据可能可以证明物种大灭绝另有其他原因导致。虽然,冰川期以前曾被与最古老的重大物种灭绝事件联系起来,但是欧洲科学家的这项研究认为,造成物种大灭绝的原因,更有可能是海洋中缺氧现象和有害金属的存在。
PNAS:物种灭绝率或远超预期
2015年7月1日/生物谷BIOON/--近几十年来,生物多样性下降一直都是环保人士以及科学家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在1960年代出版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更是获得广泛关注
PhytoKeys:植物新物种的分子诊断
科学家命名新植物方法的重要改变在2012年1月1日见效,这个重要改变包括取消新物种描述或诊断必须用拉丁文的规定。 在植物学家和真菌学家如何证实一个特定物种确实是新物种方面,新规定使充分利用不断更新成为可能:现在,许多常规研究包括对容易扩增的短DNA区域测序,即使是来自旧物种的DNA。 只要具有科学名称的相关物种也测定了相同的DNA序列,这样的条码序列则可用于确认疑似新物种。
老挝发现全球首个没有眼睛的奇特蜘蛛物种
奇特无眼蜘蛛的身体长度大约为12毫米,单腿跨距仅为6厘米。 科学家在老挝一个地下洞穴中发现了这种没有眼睛的奇特蜘蛛物种,它们因长期生活在黑暗环境中无需用眼导致视力退化。 这种令科学家感到吃惊的蜘蛛被命名为“Sinopoda scurion”,它们属于高脚蜘蛛(huntsman spider)物种,但并不是最大的一种,它的身体长度大约为12毫米,单腿跨距仅为6厘米。
Molecular Ecology:两栖类研究揭示影响中国南方山区物种遗传结构主因
古地质和古气候变迁是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的两个重要因素。例如,影响北美洲和欧洲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是第四纪冰期气候波动。然而中国南方孕育着复杂的地形,第四纪时并没有发育大规模的冰川,气候波动对于该地区生物的影响希待探究。另外,青藏高原的多次隆升造成中国西南地区地形和水系的巨大变动。
越南发现新物种飞蛙 长蹼足能滑翔(图)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在越南发现一种新物种飞蛙,澳大利亚博物馆两栖生物学家乔迪-罗利称,2009年我们在越南胡志明市不远处的低地森林中发现一种体型巨大的绿色飞蛙新物种,当时它栖息在一根原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