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持续基因流下物种界限维持机制研究获进展

 物种形成及物种界限(Speciation and Species boundary)的问题,是Science在2005年提出的125个重要科学问题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物种(Species)作为生命最基本的单元,是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的单位及组成部分。正确认识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同时,物种也是复杂且具有争议的。在

2020-12-08

Nature:长期记忆形成的机制

近日,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解开长期记忆的生物学特性,并找到在年龄或疾病引起记忆下降时进行干预的方法。相关结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2020-12-11

留住希望的“诺亚方舟”——探访亚洲最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地下,有一座“热闹”的冷库。珙桐、喜马拉雅红豆杉、弥勒苣苔……包括许多珍稀濒危植物在内的上万种野生植物的种子,一同栖身于这座位于昆明的“诺亚方舟”。这处设施便是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全国唯一一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库。穿过两重厚重的金属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陈列架,形形色色的种子分类整齐地躺在透明密封罐内。不管春夏秋冬,冷库温

2020-12-12

研究发现中国乌龙茶香气酶促形成机制

 中国是较早发现和利用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国家,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经过不断地变化,形成当前的六大茶类。六大茶类主要根据茶叶加工方式的不同划分为绿茶、白茶、乌龙茶、红茶、黄茶和黑茶。其中,乌龙茶,亦称青茶,是六大茶类中较有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在这六大茶类中,乌龙茶的香气特征丰富,是该类茶较为关注的品质特性。因此,乌龙茶香气的

2020-12-08

青藏高原鱼类的物种形成和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对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担的“青藏高原鱼类的物种形成和进化研究”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与会专家认为,项目系统调查了青藏高原各大水系鱼类70多个种(亚种),基本囊括了青藏高原鱼类优势类群和重要区域,采用形态学、生态学、分子系统学和基因组学等方法开展研究,进一步增强了对高原鱼类物种演化过程和多样性的认识。青藏高原湖

2020-11-11

CELL子刊揭示角质形成细胞是如何维持鼓膜稳态的

 鼓膜位于外耳道底,将外耳与中耳分隔开,也承担着声音传递的功能。它将声音从外耳道传导到听骨链,再由听骨链传递到内耳,在内耳转化为神经信号。鼓膜上皮与身体其它部位的表皮类似,但是,由于它位于外耳道盲端,还需要具备清除外耳道的细胞碎片、异物的功能。鼓膜病变十分常见,如穿孔、收缩、胆脂瘤、鼓室硬化、大疱性鼓膜炎和角化闭塞症等,可导致听力下降、慢性感染、眩

2020-12-04

真菌物种的发现和系统学研究取得进展

 真菌分布于各种生态系统中,在地球养分循环、多样性维持和森林更新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在演化历史中,真菌与植物、动物、微生物形成复杂的协同进化关系。真菌物种丰富,据估计,地球上真菌物种有150万到600万种,而目前已描述物种仅有12万种,其比例低于已发现的植物和动物物种的比例。因此,对真菌物种的发现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分子系统演化(真菌生命树)是

2020-11-12

Nat Med:新冠病毒感染康复阶段的免疫记忆如何形成

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SARS-CoV-2感染是否导致持续的免疫记忆,从而可以预防新的感染。几项研究表明,SARS-CoV-2特异性抗体在许多幸存于COVID-19中的人中只能在前几个月内检测到,因此可能仅提供临时保护以防止再次感染。Freiburg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现已证明:从SARS-CoV-2感染中恢复后,免疫细胞它们形成并保留在体内,在再次感染的情

2020-11-18

华南植物园研究发现中国乌龙茶香气酶促形成机制

茶树(Camellia sinensis)没有甘甜的果实,却牵动全球60多个国家的经济,影响30亿人口的生活。中国是最早发现与利用茶树的国家,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自神农尝百草以来,这种来自中国的神奇树叶,经过不断的变化,已形成了至今的六大茶类。六大茶类主要是根据茶叶加工方式的不同划分为绿茶、白茶、乌龙茶、红茶、黄茶和黑茶。其中,乌龙茶,亦称青茶,是六大茶类中

2020-11-09

JEM关键蛋白有助于促进记忆B细胞形成

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科学家最新发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杂志上的研究表明,来自两种关键蛋白质的信号对于我们的 “免疫记忆” 的生存至关重要。

20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