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1901-2017年)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颁布揭晓, 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Yoshinori Ohsumi(大隅良典)荣获该奖项。Yoshinori Ohsumi现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分子细胞学教授。 117年诺奖--生理或医学奖总结如下(MedSci独家整理),在整个117年中,有9年因各种原因(如战争)未颁奖,实际上颁出107年。下面是全部的奖项及获奖人: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风向标:HPV疫苗研究进展!
2017年9月6日,被誉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公布获奖名单。今年该奖项分别授予在雷帕霉素靶蛋白TOR激酶信号通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研发以及为妇女提供基础健康和生殖保健服务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或机构。本文中,小编对近年来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相关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分享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学习!【1】Science:HPV疫苗不安全?一场对“伪科学”的质疑11月11日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风向标:雷帕霉素重磅级研究进展!
2017年9月6日,被誉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公布获奖名单。今年该奖项分别授予在雷帕霉素靶蛋白TOR激酶信号通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研发以及为妇女提供基础健康和生殖保健服务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或机构。2017年的拉斯克奖基础医学研究奖项授予瑞士巴塞尔大学的迈克尔-哈尔,理由是他发现了营养活化TOR蛋白以及其在细胞生长代谢调控中的重要作用,TOR蛋白的作用被破坏会导致糖
生物物理所发现调控“年老忘事”新靶点
9月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畅课题组题为Increased GSNOR expression during aging impairs cognitive function and decreases S-nitrosation of CaMKIIα的研究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论文首次揭示亚硝基化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S-nitroso
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范祖森课题组揭示ILCreg细胞调节先天性肠道炎症
图片来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7.0272017年9月12日/生物谷BIOON/---肠道含有广泛而又多样性的微生物群落,包括潜在的病原体和需要宿主产生免疫耐受性的食物性抗原。肠道粘膜免疫反应调节异常可能导致耐受性丢失,从而导致肠道炎症,如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先天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
生物物理所血脑屏障发育分子调控网络研究获新进展
8月21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课题组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晶晶课题组合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CD146在血脑屏障(BBB)发育中协同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BBB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态至关重要,其发育是一个由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等紧密协同的渐进过程,包括BBB诱导形成和屏障功能成熟两个阶段。尽管目前对于内皮
生物物理所发现调控肠道炎症的天然免疫细胞新亚群
ILCreg 细胞通过分泌 IL-10 抑制 ILC1/ 3 细胞的过度活化,从而缓解肠道炎症,发挥负性调节作用。8 月 24 日,国际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范祖森课题组在肠道炎症致病机制研究中的重要进展。天然免疫系统是机体抵抗病原体的重要防线。天然免疫系统需要精确的免疫平衡调节,免疫应答低下或者应答过度均会引起免疫平衡失调,导致严重的免疫病理反应。肠道粘膜免疫
上海生科院解析叶片叶肉导度的物理及分子机制
叶肉导度用于表征二氧化碳从气孔下腔进入到叶绿体直至被Rubisco固定这一路径的阻力,是限制叶片叶绿体中二氧化碳浓度,进而影响叶片光合速率的重要生理参数。叶肉导度是继气孔导度、光合作用生化限制之后的第三大限制光合效率的重要因素。由于提高叶肉导度可以同时提高叶片水分及光能利用效率,因此其成为光合作用改良的重要靶标。理论上讲,叶肉导度作为一个物理参数,不应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然而,实际测量中
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艳丽/章新政课题组从结构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机制
图片来自Cell期刊。2017年7月28日/生物谷BIOON/---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发现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与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种免疫系统,被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在CRISPR/Cas系统中,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的简称,涉
物理所合作设计细胞靶向策略
精准靶向细胞和组织是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挑战。通常情况下,细胞可以通过在其表面上表达的受体浓度来进行辨别。不论是靶向药物治疗,还是病原体感染,选择性地靶向细胞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套精准的靶向策略应能有效结合靶细胞的特定受体,但不结合(或者微弱地结合)其他细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SM9组教授Jure Dobnikar、博士Tine Curk和剑桥大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