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三位科学家分享奖金
北京时间10月4日下午5点45分,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索尔·佩尔穆特(Saul Perlmutter)、具有美国和澳大利双重国籍的科学家布赖恩·P·施密特(Brian P. Schmidt)和美国科学家亚当·G·里斯(Adam G. Riess)获奖。以表彰他们通过观测遥远的Ia型超新星而发现宇宙在加速膨胀。其中,佩尔穆特独享一半奖金,施密特和里斯分享另一半。
cell death differ 细胞坏死性凋亡会减弱外界刺激引起的细胞炎症信号激活
肿瘤坏死因子(TNF-a)是免疫学常见的一个细胞因子,它广泛地参与了宿主免疫反应的各个过程。肿瘤坏死因子的受体是位于细胞膜上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受体-配体的结合会引起一系列下游的信号转导过程。其中一
Biol Psych:电刺激大脑可治疗焦虑症及抑郁症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Biological Psychiatr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西澳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对大脑进行刺激或可帮助重新训练和焦虑症及抑郁症相关的无益认知习惯。
Cancer Cell:抗体特定形式对刺激免疫系统抗癌至关重要
2014年12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南安普敦大学科学家发现,抗体的精确形状对如何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由很大的区别,这就为设计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铺平了道路。癌症的最新类型治疗方法的目的是对免疫
2015年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考研招生简章
双相位电刺激:为创伤性脊髓损伤病人带来希望的新疗法
由北京航空航太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的学者樊瑜波博士所领导的团队发现非化学性处理的双相位电刺激也许可以用来预防神经干细胞因缺乏生长因子所引起的细胞凋亡。这个发现将会在八月发表于《实验生物及医学》期刊。此团队的学者咸信他们的技术在将来可以应用于创伤性脊髓损伤的病人。
谢晓亮获美国生物物理协会Founders奖 为首位华人该奖获得者
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美国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Mallinckrodt讲席教授谢晓亮,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的第56届美国生物物理年会上接受了该协会2012年Founders奖,并应邀做了题为“Life at the Single Molecule Level: Imaging and Sequencing of Single Cells”的报告。
Psychol Sci:刺激大脑特定区域或可缓解社交痛苦感
2012年12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一系列的证据揭示了,负责物理伤痛的特定大脑区域或许也负责着个体社交痛苦的产生。但是改变特定区域的大脑活性是否可以改变人们经历社交的痛苦呢?近日,来自米兰比可卡大学的研究者揭示了,右腹外侧的额叶前皮质活性区域(rVLPFC)和社交痛苦之间是否存在偶然性的关联,右腹外侧的额叶前皮质可以调节物理性疼痛以及负面的情绪表达...
AFM:真菌纳米粒子具有免疫刺激及抗肿瘤潜力
2012年12月4日讯 /生物谷BIOON/ --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A. oligospora)是一种扑食线虫性真菌,以营养菌丝特化形成的捕食器扑食线虫为生。 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副教授张明军(音译)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A. oligospora产生的纳米粒子具有刺激免疫系统及杀死肿瘤的潜力。
Development: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张宏研究组在细胞吞噬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12月3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张宏研究组以Residual body removal during spermatogenesis in C. elegans requires genes that mediate cell corpse clearance为题,在最新一期 Development 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文中报道了线虫精子发育过程中残余体的清除与线虫中凋亡细胞的清除有相似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