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研究再次证实拜耳拜瑞妥®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大出血率低
拜耳医药保健与研发伙伴杨森制药公司宣布两个真实世界研究结果,XANTUS试验和一项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研究表明Xa因子抑制剂拜瑞妥®在用于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常规临床实践中大出血事件发生率低。
无出血溶栓新方法---载药微泡
靶向载药微泡(TT-MB), 由融合结构组成,包括尿激酶, 超声可视的增强回声微泡, 和特异性靶向血栓的活性血小板特异性单链抗体,这种载药微泡可以诊断和治疗血栓。这项发现在旧金山5月7号到9号举行的2015美国心脏协会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及血管生物学/外周血管疾病的科学分会上有所报道。
刚果(金)35人死于埃博拉出血热 另有14人确诊感染
刚果(金)卫生部一名工作人员9日对记者证实,刚果(金)已有35人死于埃博拉出血热,另有14人确诊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者和确诊者均在刚果(金)赤道省杰拉地区。这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工作人员说,目前刚果(金)境内有14例埃
ASH2014:诺和诺德NovoEight®有效降低高基线A型血液病年出血率(ABR)
NovoEight是诺和诺德第三代重组凝血因子VIII产品,在大型III期Guardian项目中,该药能够有效治疗和预防A型血友病出血事件。
Bayer:拜科奇可有效减少A型血友病成人患者的出血事件
7月12日,德国拜耳集团(Bayer)旗下拜耳医疗保健公司(Bayer HealthCare)宣布,重组凝血因子VIII拜科奇(Kogenate Bayer,通用名:octocog alfa)做为二级预防方案或按需治疗临床试验中,前者可有效降低成人严重A型血友病的出血频率,且有良好耐受性。 该名为SPINART的临床研究计划随访期为3年,现仍在进行中。
PLoS Pathog:一种新型的抵御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新疗法
2013年5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一种在健康个体消化道中存在的几种非致病性细菌混合体可以保护动物模型抵御致病性的大肠杆菌的感染,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PLoS Pathogens上,该项研究或为开发新型的疾病疗法提供思路。
JAMA:服用低剂量阿斯匹林相关的严重出血风险研究
芝加哥–据6月6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一项研究披露,在近20万人中,每日服用低剂量的阿斯匹林与严重的胃肠道或脑出血风险的增加有关。文章的作者还发现,糖尿病患者有着严重出血的高发率,而这种情况与服用阿斯匹林无关。 文章的作者写道:“低剂量阿斯匹林疗法被用来治疗心血管疾病。任何低剂量阿斯匹林带来的裨益可能都会被严重出血的风险所抵消。人们已知阿斯匹林与胃肠道和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有关。
Neurology:重度饮酒使脑出血发病提前14年
根据Neurolog最新的一项研究,每天饮酒3次或更多的重度饮酒者患脑出血的风险增加,他们发病的年龄比那些不饮酒的患者要早。 法国里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一般来说,重度饮酒者患脑出血相比其他常见的缺血性卒中,有更可怕的预后——比不喝酒的患者发病年龄提前14年。 重度酗酒者最有可能在脑深部发生卒中,神经病学博士Charlotte Cordonnier和他的同事指出。
Stroke:吸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预测因素
蛛网模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已知预测因素是入院时的出血量大及临床状态差,其他因素的预测价值尚不清楚。为此,荷兰乌德勒支医学中心神经科和神经外科的Nicolien K. de Rooij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系统回顾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2年12月18日的Stroke杂志上。研究结果发现:吸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型脑缺血的预测因素,证据级别较强。 该研究为系统回顾。
Stroke: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成簇的播散性去极化与脑代谢障碍相关
部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能出现播散性去极化现象。为此,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神经外科的Edgar Santos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现播散性去极化(SDs)时,对细胞外脑组织葡萄糖、乳酸、丙酮酸和谷氨酸代谢动力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2年12月6日的Stroke杂志上。研究结果发现:SDs能够在非缺血性脑组织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