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Neurosci:熊志奇等发现神经调节素1在癫痫中的调控机制
12月11日,国际著名杂志《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Neuregulin 1 represses limbic epileptogenesis through ErbB4 in parvalbumin-expressing interneurons。
冰川融化食物减少致北极熊残杀幼仔
北京时间12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近日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年度会议上,环境摄影记者詹尼-罗斯公布了一幅惊人的摄影作品。图片显示,一只成年北极熊正在用嘴将一只刚刚被它杀死的北极熊幼仔的尸体从海水中拖到浮冰上。据罗斯介绍,她的这幅作品拍摄于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的奥尔加斯特里泰特水域。
熊丙奇:院士年轻化,更需去利益化
两院新增院士名单公布。此次新当选的51名中科院院士平均年龄52.6岁,为院士增选规范化以来最年轻的一次。而今年新当选的54名工程院院士中,最年轻的为46岁,60岁(含)以下的38人,占70.4%,相比上一次2009年增选的66.7%,比例又有增长。 院士年轻化,无疑具有进步意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对此的解释是,“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步步推进,院士年轻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归真堂:活熊取胆背后是巨大利润空间
近日,“活熊取胆”归真堂被指借“药品”之名卖“礼品”谋利“活熊取胆”,背后是巨大利润空间:低质量熊胆作为原料生产中成药,高质量熊胆借“药品”之名作高档礼品出售,价格几近前者30倍! 中药协:归真堂上市再遭抵制背后有利益集团在操作,其目的就是“胁迫我国取缔养熊业,以限制熊胆粉入药、为西方利益集团垄断中国肝胆用药市场谋取更大利益”。
归真堂“开放”活熊取胆 不要变成“样板戏”
近日,归真堂要证明活熊取胆,对熊毫无伤害,就要拿出经得起质疑的科学证据;而去“参观”的专家学者,也应用专业的调查和判断,给公众传递客观真实的声音。 沸沸扬扬的活熊取胆事件再度升级。2月18日晚,归真堂在其公司官网宣布,决定本着公开、透明、开放的原则,于22日面向媒体记者;24日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领袖、专家学者及动物保护组织,开放养熊基地。
中药协再替活熊取胆辩护 称并不代表企业利益
近日,有关“活熊取胆”的争议再次升级。2月16日,中国中药协会(以下简称中药协)在北京举行媒体沟通会。中药协会长、原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在会上表示,目前国内合法养熊场已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480多家,规范整理成现在的68家,并且合法养殖场已经100%普及无痛取胆,无痛无管引流技术对熊本身并无伤害,养熊业既保护了野生熊,又满足了人类用药。 这不是中药协第一次力挺“活熊取胆”。
摄影师拍到罕见白色灵熊:全球仅剩200头
尽管它看起来像一头不知何故闯入森林的北极熊,但事实上它是一头非常罕见的“白色”黑熊 这种又被称作柯莫德熊的动物生活在英属哥伦比亚地区的茂密森林里 这头熊能够爬上树寻找食物 北京时间2月17日消息,看到它的亮白色皮毛和巨大的身躯,你一定会认为这是一头北极熊不知何故闯入了大森林。但事实上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照片显示的是一头极其罕见的“白色”黑熊。
熊毅院士铜像落成
熊毅院士是我国著名土壤学家,中国现代土壤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今年是熊毅院士诞辰101周年,为了纪念他为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封丘县委县政府于9月29日在封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隆重举办了熊毅院士铜像落成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