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 Signal:揭示炎症决定细胞命运的机制

2020年2月17日讯 /生物谷BIOON /--最新研究显示,人体炎症可以通过一种独特的、高度组织化的受体来控制,这种受体可以在细胞表面"跳舞"。这一发现发表在《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解释了这个过程如何决定细胞是死亡、繁殖还是在体内迁移。来自雷丁大学和位于维尔茨堡的德国研究机构的研究小组记录了一种名为TNFR1的细胞受体的特殊复杂排列

2020-02-17

Glia:新研究揭示神经炎症反应过程

星形胶质细胞是在神经系统中具有许多重要功能的神经细胞。在脑部感染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这些细胞往往有炎症发生,被称为“astrogliosis”。近日,由D'Or研究与教育学院(IDOR)的研究人员等人探究了该疾病的发生机制。相关结果发表在《glia》杂志上。

2020-02-15

Cell Metabol:特殊的分子开关或能有效逆转慢性炎症和机体老化

2020年2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当年老、压力或环境毒素使机体免疫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时就会导致机体产生慢性炎症,从而引发多种毁灭性的疾病,包括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特殊的分子开关,其或能帮助控制负责机体慢

2020-02-11

炎症性肠病新选择!英夫利昔单抗生物仿制药CT-P13皮下制剂和静脉制剂具有相同的疗效和安全性!

2020年02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 --韩国生物制药巨头Celltrion Healthcare近日公布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新的一年期数据。该试验在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开展,正在评估生物仿制药CT-P13(英夫利昔单抗)2种剂型——静脉制剂(IV)和皮下制剂(SC)的药代动力学(PK)、疗效和安全性。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2

2020-02-16

Cell Metablol:膳食干预策略或有望减缓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2020年2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Metablolism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文安德尔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明显降低饮食中甲硫氨酸的水平或能有效减缓高风险个体炎症和自身免疫性障碍的发生和进展,比如多发性硬化症等。图片来源:Wiktionary机体中的很多细胞都会产生甲硫氨酸,而负责对诸如病原体

2020-02-07

Nat Med:慢性炎症如何导致过早衰老?

近日,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教授Claudio Franceschi博士等人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慢性炎症发生的潜在机制。在其发表于《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的文章中,作者指出,包括感染,身体活动缺乏,饮食,环境因素,工业有毒物质和心理压力等在内有助于疾病的发生风险增高。

2020-01-31

PLoS Pathog:研究揭示西尼罗河病毒引发大脑炎症的机制

近日,北海道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西尼罗河病毒(WNV)抑制自噬以诱导受感染细胞中蛋白质的聚集,从而引发细胞死亡和脑部炎症(脑炎)的发生。他们还发现一种药物可以诱导自噬去除蛋白质聚集体,从而防止细胞死亡。

2020-01-25

美国研究团队发现可针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益生菌疗法

 美国研究团队发现活性水凝胶可促进肠道伤口愈合,由此可开发针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益生菌疗法。相关发现已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目前,美国约有160万人患有无法治愈的炎症性肠病(IBD),例如每年诊断出7万例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新病例。肠腔(粘膜)内衬的细胞层炎性病变不断复发,使IBD患者承受疼痛、极度不适等诸多病症。当IBD发作加剧时,抗炎药可缓解急

2020-01-13

两篇Nature揭示胆汁酸在调节肠道免疫和肠道炎症中起关键作用

2020年1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胆汁是由肝脏和胆囊产生的汁液。胆汁中的胆汁酸能够溶解脂肪,它们还可能在免疫反应和炎症中起作用吗?根据美国哈佛医学院开展的两项独立的研究,答案似乎是肯定的。这两项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的研究发现胆汁酸可促进几种参与调节炎症并且与肠道炎症性疾病相关的几种类型的T细胞的分化和活性。它们还揭示肠道微生物对于将胆汁酸转化为免疫

2020-01-13

谷氨酰胺或能降低肥胖相关的机体炎症

2020年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谷氨酰胺(Glutamine)或能帮助肥胖人群降低机体脂肪组织的炎症并减少机体脂肪量,文章中,研究人员揭示了谷氨酰胺的水平如何改变多种类型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后期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来

20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