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认能源危机的解决希望
2013年3月12,当时17岁的这位小姑娘因利用藻类植物制造生物燃料油的成就战胜另外39名决赛选手,勇夺当年英特尔科学奖(Intel Science Talent Search)的第一名,也因此获得10万美金的大奖。
6大世界最美太阳能发电厂:未来的零碳能源
未来是可再生能源的天下。不仅在许多方面对环境更好,还更连接,它不会被用尽。事实上,世界上几个团队的研究人员已经表示,在未来短短几十年里,整个世界可能差不多完全摆脱化石燃料。
Technology:蓝藻或是新一代的绿色能源
下周,世界各国领导人将齐聚法国参加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而在会议上,全球变暖将是一个热议的话题;为了有效限制气候改变,专家们表示,最迟在本世纪末我们就需要实现碳中(净温室气体零排放),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必须逆转,但什么能源可以取而代之呢?
Molecular cell:切断癌细胞备用能源 “饿”死癌细胞
科学家们通过阻断肺癌细胞对备用营养物质的使用,找到了阻止肺癌细胞生长的新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cell上,这项研究为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规模产业化为必由之路 我国生物质能源前景可期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及能源供给紧张,生物质综合利用有望成为重要发展方向。预计我国生物质事业也要走规模化、产业化道路,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前景可期。
Oncogene:打破细胞能源站,开启“肿瘤模式”
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线粒体—细胞能量生产中心的缺陷,在正常细胞癌变的过渡中起到关键作用。在这篇报告中,研究人员指出寻找细胞色素氧化酶C的缺失可能作为癌症筛查的生物标志物。
英国Bio-Bus公交车以粪便为燃料 去旅行也是去提供能源
“一个人的垃圾是另一个人的汽车燃料。”这句昔日看似不可能的话如今实现了。事实上,下次如果你去伦敦旅行,那么其实你也就在为伦敦的公交提供燃料。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在北京成立
2月23日,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在北京举办成立仪式。图为会议现场。李洪雷摄 2月23日,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在北京举办成立仪式。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出席会议并讲话。 该中心由国家能源局依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设立,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需要,借此协助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进行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及组织实施,为统筹协调行业管理提供业务支撑。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高安全性阻燃生物质复合材料动力锂电池隔膜
在中科院“百人计划”、科技部“863”储能电池重大专项、山东省杰青基金和青岛市重点实验室等攻关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仿生能源与储能系统团队历经3年多的科研攻关,在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安全性阻燃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动力锂电池隔膜,并达到中试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