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纤维素高密度航空生物燃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员李宁、中科院院士张涛团队,与大连化物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研究员路芳团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邹吉军团队合作,在长期从事生物质转化研究基础上,首次报道了将纤维素两步法转化为高密度液体燃料。相关工作发表在《焦耳》(Joule)上。木质纤维素作为一种可再生碳资源,将其转化为运输用液体燃料对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和我国的二氧化碳减排均非常重要。在该工作中
暨南大学张灏教授团队液体活检另辟蹊径:唾液外泌体检测肿瘤嵌合RNA
外泌体作为液态活检的三驾马车之一,特点和优势日益凸显,比如外泌体存在于各种细胞,外泌体检测不仅可用血液标本还可以用其它体液标本,外泌体不仅可以检测DNA,还可检测RNA和蛋白质等。外泌体液态活检在伴随诊断和肿瘤早诊早筛方面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传统的液体活检材料血液标本相比,唾液活检具有独特优势,比如取材更方便、完全无创、避免血源性感染等。唾液不仅含有与血液相同的蛋白质(比如酶、激素、抗体
肿瘤液体活检法研究获得进展 将用于癌症基因的早期检测
近日,Geisinger Health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联合研究了一种液体活检检测方法,该方法将靶向循环肿瘤的DNA分析和多种蛋白质标记相结合,致力于在早期检测出健康个体是否患有癌症。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Joshua Cohen参与了这项名为“癌症探索”的计划。他在2019年2月27日举办的技术基因组生物学会议上表示,“对于大多数癌症,早期发现能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并拥有更大的
帮助肺癌患者选择最佳疗法 液体活检表现比肩组织活检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来说,在最初确诊后如何选择最佳疗法进行治疗是一个与他们的预后息息相关的问题。医疗指南认为,如果患者的肿瘤在EGFR, ALK, ROS1, BRAF, RET, MET, 和ERBB2这七种基因中出现变异,那么他们应该使用相应的靶向疗法进行治疗。因为这些靶向疗法通常比化疗或者免疫疗法更为有效。然而检测这些基因变异通常需要患者接受组织活检,意味着外科医生
肿瘤液体活检“新宠”—外泌体
1983年,Pan和Johnstone从网织红细胞培养液中发现了一种膜性小囊泡,就此打开了外泌体世界的大门,但是外泌体自从发现之后一度陷入沉寂,直到2007年,人们发现它可以作为细胞间基因交流的机制时,它才重又回归人们的视野,并由此掀起对外泌体研究的热潮。那么外泌体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让它得以与ctDNA,CTC,循环RNA等诊断领域的“大佬”并驾齐驱呢?其实外泌体的身份绝非等闲,它是活
Nature:液体活检获重大突破!“验血”就可以找到癌症病变,甚至还能区分癌症类型!
近期,癌症研究领域传来一条重磅新闻:一支联合团队开发的一种新方法,能通过简单的“验血”,找到只属于癌症的DNA特征。由于这种技术的灵敏度极高,我们甚至可以只用几纳克DNA,就分辨出癌症的类型。这项研究今日也在线发表在了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癌症为啥难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发现得不够早。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下,许多人疏于打理自己的健康,身体稍微有一点点不舒服,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直到
细胞膜并不类似于液体,其实更类似于半固体
2018年11月11日/生物谷BIOON/---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细胞膜的作用类似于粘性的液体,这意味着构成它的脂质分子被卡在细胞膜的平面上,但是在这个平面内,这些分子能够四处移动。人们已开展了一些实验,在这些实验中,对位于膜中的跨膜蛋白进行标记,并且能够观察到它们四处扩散,不过这些实验通常是利用“合成(synthetic)”膜开展的。鉴于细胞膜类似于液体,如果拉扯它的一侧,它就会流动,
《科学》子刊:癌症液体活检大突破!剑桥科学家发现循环肿瘤DNA片段大小特征,更灵敏地检测早期肿瘤或成现实
从2016年FDA批准首个基于EGFR基因突变的液体活检产品,到今年8月bTMB被证实可以预测免疫治疗的效果,液体活检已在肿瘤治疗领域大放异彩。不幸的是,血液中的肿瘤循环DNA分子含量通常远远低于血液中非癌症相关DNA的片段,这使得检测它们非常困难,特别是在癌症的早期阶段。今天,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Nitzan Rosenfeld带领的团队,终于为液体活检打开了封印。他们发现
2018精准医疗及生物大数据高峰论坛暨液体活检共享数据平台启动仪式
中国启动“精准医疗战略”三年来,精准医疗已然上升为“国家战略”。 近年,精准医疗正在加速发展,精准医学国家指南提出“构建大健康和重大疾病专病队列、建立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大规模研发生物标志物/靶标、形成生物医学大数据参考咨询和精准决策分类应用技术平台”等重点方向。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发布的《关于推进本市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发展健康管理服务。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