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MIT研究长期记忆神经回路,海马体和新皮层记忆同时产生
MIT 4月6日在 Science 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对基于记忆过程的神经回路进行了研究,首次揭示出记忆在海马体和新(大脑)皮层中的长期储存是同时形成的,而在到达成熟状态之前,这一长期记忆会保持长达两周的“沉默”。最早的标准模型提出,短期记忆最初只形成并存储在海马体中,然后逐渐转移到新皮层长期储存并从海马体中消失。最新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对这一模式做出修正。
Science:海马体之外还有形成记忆的新系统
直到现在,海马体仍然被认为是与形成和唤醒记忆有关的最重要脑部区域,其他区域只起到次要作用。但是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脑部的内嗅皮质区域在其中发挥着新的独立作用。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大鼠的内嗅皮质能够进行运动记忆的重放不需要经过海马体。
Science:揭示大脑海马体记忆模式的传播机制
研究神经元活性的模式非常困难,由于缺少体内研究数据,因此科学家们就依赖理论模型来建立大脑中的重要过程,早在1982年科学家约翰-霍普菲尔网络就建立了一种框架结构来反应循环的人工神经网络,该网络也被称之为霍普菲尔网络,其描述了一种包含多种循环应激神经元的联想记忆网络,这其中的神经元可以储存不连续的记忆模式,这种记忆模式就被称之为自动联想过程。
NRR:蕨麻正丁醇提取物保护缺氧损伤的海马神经元
蕨麻醇提取物能在体内外保护缺血或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细胞,特别是其正丁醇提取物,可显著保护心肌急性缺血性损伤。 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7 d后,神经元饱满,折光性强,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或偏于一侧,胞核及核仁清晰可见,神经元突起粗大并交织成网状。
NRR:黄岑苷能促进慢性应激大鼠海马区的神经发生?
一项关于“Baicalin influences the dendritic morphology of newborn neurons in the hippocampus of chronically stressed rats”的研究,通过连续14 d皮下注射40 mg/kg糖皮质激素建立成年SD大鼠慢性应激模型,与此同时灌胃50 mg/kg的黄岑苷,观察其对慢性应激大鼠神经发生的影响。
eLife:海马齿状回利用不同的细胞群参与新旧记忆的编码
你是否曾在一个星期一的早上,绞尽脑汁得回忆你的车钥匙放在哪了。如果找到了,那你就该感谢一下你的海马了。海马是大脑中的一个重要结构,负责对不同环境的记忆进行编码和提取,比如你把你的车钥匙忘在了房间的某个角落。 如今,索尔克(Salk)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帮我们解释了,大脑如何记忆生活中纷繁复杂的境况。他们发现了海马齿状回如何对相似的事件和环境进行分离,并把结果发表在了3月20日的eLife上。
NRR:老化过程中海马突触素的伴随下降
一项关于“Downregulation of caveolin-1 contributes to the synaptic plasticity deficit in the hippocampus of aged rats”的研究证实,窖蛋白(caveolin-1)可能是干预年龄依赖性突触可塑性下降的新靶点。
NRR:Toll样受体4介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
脂多糖干预前加入Toll样受体4抗体或糖原合酶激酶3β抑制剂氯化锂(LiCl)能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促进细胞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 Ser473和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βSer9表达,抑制活化Caspase-3表达和Bax/Bcl-2比值增加;但加入蛋白激酶B-抑制剂LY294002则作用相反。
Nat Commun:能隐形的海马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说,海马头的形状经过演化,已能够允许海马偷偷地非常接近其猎物而不被发现。该研究表明,这种独特的头部形状使其在运动时对周围紧挨自己的水扰动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