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开发出比较表观基因组方法来研究基因组调节功能

人类基因组测序已产生大量基因信息,但是理解每个基因的功能的目标仍未实现。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究人员报道,利用一种他们称作“比较表观基因组学(comparative epigenomics)”的新方法就能够确定基因的作用。相关论文研究结果于2012年6月8日发表在《细胞》期刊上。

2012-11-18

“十一五”863计划“常见重大疾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药物基因组研究”重点项目验收会在京召开

近日,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办公室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常见重大疾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重点项目验收会。项目牵头专家李保界教授对项目整体执行情况作了汇报,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报告,审查了相关文件,经讨论和质询,认为该项目设计合理,实施有力,完成了项目设定的主要研究内容,达到了预期目标。

2015-03-26

中美成功联合演示10Gbps高速互联线路下基因组数据传输

由中美政府共同出资、专门用于中美下一代互联网高速互联的10Gbit/s(Gbps)线路于2012年6月22日正式开通,演示会在北京举行。数据传输的理论速度可达10Gbps,这将在两国的科研合作、教育和文化交流中发挥重大作用。此次中美在下一代互联网高速互联方面的重大合作,也是继2000年Internet2、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印第安纳大学之间进行合作后的一次新的重大突破。

2015-03-26

PLoS Pathog:基因组角度深入解析病原菌致病的分子机制

2012年9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著名杂志PLoS Pathogens上的研究报告“Insights from Genomics into Bacterial Pathogen Populations”中,来自牛津大学人类遗传学中心的研究者从基因组学角度来深入剖析了致病菌的致病机制。 每年由于致病菌的感染、致病甚至死亡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2012-09-18

华大基因、赫尔辛基大学和武汉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共促基因组发展

2012年3月21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赫尔辛基大学和武汉大学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将联合开展具有共同研究兴趣的基因组学课题,如高盐环境中的古生物体研究等。此次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对进一步加强三方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协议,研究人员首先将会开展高盐环境中古生物体的基因组学研究。赫尔辛基大学将负责提供用于测序的样本,华大基因则将对样本进行测序和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5-03-26

绵羊基因组研究揭示瘤胃进化和羊毛生成脂类代谢遗传机制

绵羊基因组研究揭示瘤胃进化和羊毛生成脂类代谢遗传学机制——最新研究成果于《科学》杂志发表

2014-06-06

Nature:成神经管细胞瘤的基因组/表观基因组研究

成神经管细胞瘤是最常见的恶性儿童脑瘤。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发表了来自人类和小鼠肿瘤的一个全面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数据集以及对组蛋白修饰、RNA转录体和基因组测序所做的分析。

2014-06-26

The Scientist:F1000基因组和遗传七大新闻(2011.11.21)

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1. 多聚泛素链在没结合蛋白时激发信号传导通路多聚泛素链(polyubiquitin chain)结合到蛋白质上以便引导它们到特异性的细胞位置或者调控大分子组装或降解大分子。当前的研究揭示多聚泛素链在没有附着到任何蛋白时还能够激发信号传导通路。

2011-12-14

Nat Gene:基因组研究全面揭示玉米遗传多样性及进化机制

2012年6月4日,由冷泉港实验室、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康奈尔大学、墨西哥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等全球17所科研机构合作完成的两项玉米基因组学研究成果于国际权威杂志《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同期发表。

2012-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