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南京古生物所等在瓮安生物群动物胚胎化石中发现细胞核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炎、副研究员殷宗军与来自英国、巴西和瑞典的合作者,在贵州瓮安动物胚胎化石亚细胞结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他们采用高分辨率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扫描显微术等三维无损成像技术,以亚微米的精度重建了动物胚胎化石的三维结构,并且借助大型图形工作站和专业体数据处理软件,对搜集的显微CT数据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显微结构学和统计学结果均表明,瓮安动物胚胎化石

2017-09-20

Science:S-晶体蛋白允许鱿鱼眼睛适应海洋中的昏暗光线

不同类型的晶体蛋白。2017年8月1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出鱿鱼眼睛能够适应水下的光线扭曲(light distortion, 也也译作光线畸变)的机制。他们在显微镜下分析了鱿鱼的眼睛部分,描述了他们的发现,随后针对这个参与鱿鱼视力的过程提供解释。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8月11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ye patc

2017-08-13

烟台海岸带所海洋贻贝粘蛋白基仿生传感技术研究获进展

发展适合于现场快速检测海洋生物大分子及海洋细菌的生物传感器技术,对于及时快速地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生物大分子的检测,一般采用酶联免疫法、生物化学测试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等技术;对全细胞的检测,则通常需要通过细胞培养实验来完成。然而,上述方法存在仪器复杂、设备昂贵、检测耗时长等缺点,仅适用于实验室分析。在海洋环境中,贻贝可通过其足丝分泌贻贝粘蛋白,该蛋白具有优越的粘滞性和良好

2017-06-01

中国首个牛樟芝国际贸易中心落地上海洋山自由贸易港

牛樟芝是源自于台湾地区的中草药,牛樟芝又名牛樟菇,是1990年才被生化界发表的新种,被列为一级保育类植物;其生长区域为台湾山区海拔450-2000米山林间,只生长在台湾特有百年以上的牛樟树树干腐朽之心材内壁,或枯死倒伏之牛樟树木材潮湿表面,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药用菇菌,其独特多元的成分,对人体健康机能维持有众多的帮助,仅仅10来年的时间,其成分作用在国内与国际间相关的研究报告已多达近300篇,相信随着

2017-05-18

海洋所在利用海洋生物多糖改造传统农药方面获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制品研究团队在改造有机铜农药方面取得新突破,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且具有显着活性的新型大分子铜制剂——壳聚糖席夫碱铜复合物,部分样品在低浓度下(200ppm)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抑制率可达100%,远高于市售产品噻菌铜等铜制剂。相关研究成果在高分子科学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上发表。

2017-05-04

英国五岁女孩挖出1.6亿年前海洋动物化石

艾米丽-巴尔德利与已有1.6亿年历史的Rieneckia odysseus化石在一起,她所在的位置正是她挖出这具化石的地方 艾米丽-巴尔德利与她在科茨沃尔德丘陵地带发现的侏罗纪时期的海洋生物化石在一起 乔恩-巴尔德利和她的女儿、5岁的艾米丽与她在一个湖旁边发现的这个软体动物化石在一起 英国5岁小女孩艾米丽-巴尔德利在格洛斯特郡湖泊公园挖出一具已有超过1.6亿年历史的罕见化石...

2017-03-28

董波教授:以海洋模式动物海鞘为模型研究器官发育与疾病发生

3月25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模式动物与重大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与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好望角大饭店继续进行。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的董波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以海洋模式动物海鞘为模型研究器官发育与疾病发生”的精彩报告。

2017-03-28

PLoS Biol:科学家们发现最早的红藻化石

研究者们最近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生命存在的证据:在印度中部地区的沉积岩中发现了两块距今16亿年的红藻化石。

2017-03-21

Nature:科学家们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化石遗骸

最近,科学家们在加拿大境内发现了保存在石英内部的微生物化石,据分析,这一化石距今应该有33.7亿年的历史。

2017-03-06

37.7亿年前地球海洋已存在生命

英国《自然》杂志2月28日发表一项生物学重要发现,科学家报告了至少37.7亿年前深海热泉内部及其周围微生物活动的证据,其代表着地球上最早期的生命形式,并揭露了当时的生物多样性。海洋底下的深海热泉,原理和火山

2017-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