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资源、环境、海洋、公共安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五个领域科技项目入库评审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项目推荐主体,项目申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 受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委托,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已于近日完成了“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资源、环境、海洋、公共安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五个领域入库项目的征集、受理和形式审查工作,项目入库评审工作即将开始。
青岛能源所在(海洋)生物质能源材料研究取得系列新进展
生物质材料具有来源丰富、可再生等优点,在可持续能源材料开发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以海洋中丰富的海藻多糖、甲壳素等生物质材料为基础,研究开发高性能的能源材料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海洋生物纺织材料联合研发中心落户晋江
9月23日,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三所”)与龙之族(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之族公司”)合作建立的“海洋生物纺织材料联合研发中心”在晋江举行揭牌仪式。
中国赞赏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工作
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参赞曲文胜23日出席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开幕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国际会议时,对该委员会长久以来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赞赏。 曲文胜说,海洋保护区议题是委员会目前的重要议题之一,他期望在尊重《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的原则、基于科学依据的前提下,本着合作与妥协的精神,本次会议能在此议题上有所进展。
Microbiol:肖天等发现一种新海洋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
近日,国际期刊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发表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肖天研究员课题组与法国科学院吴龙飞教授课题组合作项目的研究成果,他们开展了海洋趋磁微生物多样性及系统进化研究。研究人员在我国黄海潮间带沉积物中发现一种新的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菠萝型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pineapple-like MMPs)。
Nat Commun:收获海洋保护区所带来的好处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说,海洋保护区能迅速增加鱼群数量,而不会使渔民处于不利地位。这项工作有可能帮助使设立海洋保护区作为一个可行的渔业管理方案更多地被人们接受。海洋保护区是指在其中对人类活动加以限制、以保持或恢复自然环境及其所含生态系统的区域。然而,有关海洋保护区对渔业动态影响的文献很少,它们对渔民的好处也一直受到质疑。
Nature Climate Change:海洋酸化对大部分海洋动物具有影响
科技日报柏林8月26日电 德国科学家对海洋酸化改变海洋生态系统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评估。结果发现,大部分海洋动物物种都受到海洋酸化的影响,但不同物种对这一影响的反应是不一样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13年8月25日的《自然·气候变化》上。 海洋是一个天然的二氧化碳储存库,它吸收了超过四分之一的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没有海洋的吸收,地球上的温室效应将比现在强烈得多。
Science:海洋微生物群体的监控对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随着环境改变引起的海洋变暖,混合水层将变得越来越少,而且严重影响海洋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向大气中释放碳,但是科学家们指出,这种变化增加全球变暖或者减少全球变暖仍然不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