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用化合物鸡尾酒成功诱导神经祖细胞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研究组最新研究发现,通过小分子化合物组合,在正常生理低氧条件下,成功地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和人尿液细胞转分化为神经祖细胞。
Chem Commun:姬建新等利用氧气氧化炔烃合成酰胺化合物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天然产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的相关研究成果“Direct use of dioxygen as an oxygen source: catalytic oxidative synthesis of amides 。”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国际著名杂志Chemical Communications(IF 5.787 2010)上。
JBC:科学家发现可影响机体昼夜节律的新型化合物
近日,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可以潜在改变机体昼夜节律的两个新型化合物,昼夜节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学过程,机体主要表现为对白天和黑夜24小时循环的不同反应,昼夜节律在大多数活体生物机体中都存在,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
日本最新发现化合物苷元能治疗胰腺癌
近日,日本富山大和汉医药学综合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牛蒡子中的一种化合物-苷元能够使动物体内的胰腺癌组织缩小,研究人员正在测试这种物质治疗人类胰腺癌的效果。 富山大和汉医药学综合研究所是一家专门从事传统医药学研究的机构。这家研究所的门田重利教授在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配合下,对500多种药材治疗胰腺癌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研究。牛蒡子提取物可能具有治疗胰腺癌的能力,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的。
假阳性化合物:药物研发者的心头之“痛”
近年,新药开发领域炙手可热,大量研究人员蜂拥涌入。但是,他们当中很多人缺乏应有的引导,科研也做成了一团浆糊。每当生物学家们发现一个与疾病相关的靶点蛋白,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寻找能够与这个蛋白质分子结合并影
Cell stem cell:华人科学家发现提高CRISPR-CAS9效率的小分子化合物
近日,来自Gladstone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著名国际期刊cell stem cell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高通量小分子化合物筛选,鉴定出几种小分子化合物能够提高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组编辑效率。这项研究不仅找到了一种提高CRISPR-CAS9效率的方法,同时首次证明了小分子化合物可以成功的调控基因组工程。
药物先导化合物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通过验收
2012年4月18日,科技部组织专家在上海对依托上海药明康德新药有限公司建设的药物先导化合物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进行了验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实验室主管部门上海市科委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会议。验收专家由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集团的人员组成。
J Virol:研究发现抗HIV病毒复制和传播的系列化合物
Inorg Chem:新型铜类化合物或可有效抑制癌症扩散
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包含铜的分子,可以特异性地同DNA相结合来抑制癌症的扩散,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Inorganic Chemistry上。
PNAS:发现治疗耐药结核病的高效新化合物
2013年6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Howard Hughes医学研究所和Yeshiva大学爱因斯坦医学院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新型抗结核化合物,该化合物能以两个不同的方式攻击肺结核(TB)细菌。 研究人员Peter G. Schultz说:这一化合物也许能帮助解决这个时代的主要全球性健康危机--结核病,尤其是耐药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