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神经活动的一种新型传感器
基因编码的钙传感器将神经记录手段带进了无脊椎动物的微小大脑中,但这种方法在脊椎动物中却落在了传统的电生理方法后面。现在,Douglas Kim及其同事通过选择性“诱变”获得一种新的超灵敏的探针,即GCaMP6,它在活体中的时空分辨率从果蝇到斑马鱼都有所提高。另外,在小鼠视皮层中,GCaMP6能可靠检测单一动作电位和“单脊方向调整”。
“科学智慧火花——走进中国科学院”活动在京举行
7月13日由科学智慧火花栏目组和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联合举办的“科学智慧火花-走进中国科学院” 活动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20多名热心网友参加了此次活动,近距离感受中科院。 在一天时间内,网友密集参观了中国科学院院史展览馆、声学所、奥运科学园区的国家天文台、微生物所、动物所和心理所。
美科学家实验“窥探”人类大脑的思维活动
10月16日消息,据CNET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神经学专家们表示,他们已经能在现实生活中窥探人类大脑的思维活动,不过这项研究还不成熟,而且只在三个病人身上实验过。他们称,新的记录大脑活动的技术,为开发不仅可以读而且也可控制他人思维的设备铺平道路。 了解过这项研究但未参与研究的斯坦福大学生物医学伦理中心指导委员会主席亨利·格里利(Henry Greely)表示:“这令人惊奇,并且有点吓人。
"生物技术如何促进传统制药工业的升级改造"主题活动在沪召开
会议现场2014年6月28日,由生物谷、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4LSAC生命科技论坛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顺利召开。此次生命科技论坛主题聚焦生物技术促进制药工业升级改造,来自原料药生产企业、生
“云服务助力生物医疗大数据,掘金新商业之路”沙龙活动在沪成功举办
2014年7月3日下午,由华为云服务业务部、生物谷联合举办的“云服务助力生物医疗大数据--掘金新商业之路”主题交流会在上海新协通国际大酒店如期召开。交流会现场来自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的李亦学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王伟业教授、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的王升跃研究员、华为云服务产品部的吴平宇部长、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的徐萍研究员及数十家国内生命科学、医院及医疗机构、生物技术
每坐一小时起身活动一次
研究发现,久坐会比一般的运动更容易产生疲劳,坐姿不正确时尤甚。这种微小的疲劳长期积累,可能会引起多种病变,比如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下肢静脉曲张、颈椎病等。 如何才能避免“坐以待病”呢?专家建议,每坐1小时,就起身活动一下,最好到室外活动手脚与躯干,舒活一下筋骨,以加强血液循环。如无条件,也可以离开 座位3~5分钟,做几个蹲下起立的动作。蹲起练习参与的都是大肌肉,且数量多,健身效果会很好。
Nat Commun:新方法准确记录大脑活动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介绍了用来在实验和自然条件下准确定性特定类群神经元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为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研究人脑活动和从脑信号来重建自然体验(这是以前在实验室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提供了一个手段。 用来记录大脑活动的方法(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大多数用在实验条件下,在其中自然环境的影响被实质性地降低了。
Neurology:日常体力活动或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Neurology发表了一篇神经学的新研究,研究指出:日常体力活动可能降低各个年龄阶段阿尔茨海默病与认知下降的风险。日常体力活动主要包括运动、炒菜、洗碗、做卫生、打牌及手推轮椅,这些活动低成本、方便、无副作用,任何年龄的人都能做,鼓励不能参与正式运动的老人每天进行这些活动,会使他们从中受益,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该研究有716位老人参与,他们平均年龄82岁,无痴呆。
mBio:美研究发现抗生素会激活动物体内病毒
近日,美国研究者发现,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会产生令人忧虑的效果:药物会刺激动物肠道内的病毒在肠道细菌间转移基因。如此一来,令肠道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基因就会被大量转移。科学家在专业期刊《微生物学》(Microbiology)上撰文警告称,激活这些病毒会导致耐药性在细菌间大幅扩散。 人们早就知道,如果给猪或家禽喂食抗生素,那么这些动物的肠道细菌会大量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