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光——东北农业大学——作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作物种质资源和生物技术育种、环境友好型作物栽培技术体系、玉米栽培生理
作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作物种质资源和生物技术育种、环境友好型作物栽培技术体系、玉米栽培生理
字向东——西南民族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与繁殖,主要研究方向:动物繁殖生物学与胚胎工程、繁殖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动物转基因与克隆技术。
主要研究领域为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与繁殖,主要研究方向:动物繁殖生物学与胚胎工程、繁殖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动物转基因与克隆技术。
生物科技之羽,现代农业之翼——百迈客-辽宁省农科院育种云联合实验室顺利落成
暮春时节,盛京胜景。2016年4月28日,百迈客-辽宁省农科院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农科院展厅隆重举行。
家畜航天生物育种实验首次上太空
6日凌晨升空的 “实践十号”卫星,搭载了来自内蒙古的牛、羊等家畜的体细胞、干细胞、精子等材料,这是世界上首次在太空进行家畜航天生物育种实验。内蒙古赛科星家畜种业与繁育生物技术研究院开展的这项以体细胞、干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动请辞湖南政协副主席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享誉世界,不仅在科学研究上成绩斐然,他在政协的任职时间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资料显示,今年86岁高龄的袁隆平,从1988年1月开始担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到今年主动请求辞职,这位耄耋之年的老
美国陶氏益农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建立合作以促进中国水稻研究和产品开发
陶氏化学公司的子公司(NYSE:DOW)美国陶氏益农公司("陶氏益农")近日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科院作物所")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陶氏益农向农科院作物所授予一项免许可费的、不可转让的关
Nature:新型转基因水稻既高产又环保
水稻是全球超过半数人口的主要能量来源,对于人类的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水稻的生长过程每年会释放超过一亿吨甲烷气体,贡献了全球17%的甲烷(温室气体)的释放量。来自中国福建农科院、中国湖南农业大学、瑞典农业大学和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的联合课题组近期发现,通过转基因增加一个基因SUSIBA2,可以让水稻基本上不释放甲烷而更加环保,而且淀粉合成量增加,导致食物含有的能量更多。
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
在2014(第四届)生物类似物发展论坛上,杨教授发表了题为"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的精彩报告。杨教授为武汉禾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