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ommun:穿“蛋白外衣”的病毒传染更强,竟会加快阿尔兹海默症发生

2019年5月31日讯 /生物谷BIOON /——斯德哥尔摩大学(Stockholm University)和卡罗林斯卡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的最新研究表明,病毒与宿主生物体液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会在病毒表面形成一层蛋白质。这种蛋白外壳使病毒更具传染性,并促进了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斑块的形成。病毒是死的还是活的?嗯…两者都有。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并利用宿

2019-05-31

Nat Immunol:在慢性病毒感染期间,杀伤T细胞引发恶病质产生

2019年5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在癌症和肾病等疾病的最后阶段,许多患者会出现恶病质(cachexia),这是一种破坏性的疾病,在这种疾病中,肌肉和脂肪储备会日渐减少,导致无法控制的体重减轻,有时甚至会导致死亡。恶病质也可在HIV病毒、肺结核杆菌、疟原虫和其他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感染过程中表现出来。通过让患者进食或给予营养补充剂无法治愈这种疾病,这促使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它的内在病因。如今,

2019-05-29

JEM:风湿关节炎药物有助于缓解寨卡病毒感染引发的出生缺陷

2019年5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感染了寨卡病毒的怀孕小鼠的实验中,约翰霍普金斯医学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成功地使用了一种长期免疫抑制药物来降低小鼠后代的胎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药物——阿那白滞素,曾经常用于治疗新生儿和成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更有效的药物所取代。然而,在Zika感染的小鼠实验中,这种药物似乎会干扰怀孕动

2019-05-09

Sci Rep:无创疫苗能够有效预防儿童恶性病毒感染的发生

2019年5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每年有数百万人感染乙型肝炎。成千上万的人因此死亡。小孩子尤其处于危险之中。由于疫苗储存所需的高成本和稳定的环境条件,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人没有接种这种危险病毒的疫苗。因此,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生产滴剂或粉末状口服疫苗。口服疫苗接种比注射更便宜,更容易管理。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尚未开发出足够有效的口服乙型肝炎疫苗。来自圣保罗大学和Butantan研究所的研究

2019-05-05

Immunity:EB病毒疫苗开发取得突破进展!

2019年4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Immunit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国立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由EB病毒(EBV,Epstein-Barr virus,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所诱发的多种抗体阻断细胞感染的分子机制,EB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其会引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与特定癌症发生有关,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新型的候选疫

2019-04-12

研究发现裂谷热病毒治疗抗体

 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RVFV)属于布尼亚病毒目白纤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经蚊虫传播,可感染动物和人。RVFV可引起反刍动物流产,而且患病幼崽死亡率近100%,历史上RVFV曾对畜牧业造成多次重创。人感染后通常出现发热、头痛、出血、休克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死亡。2000年至2018年6月,全球向WHO通报RVFV重症感染病例4830例,其中967例死亡病

2019-04-04

Plos Pathogen:巨细胞病毒感染会提高环境免疫原的广谱

2019年3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美国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大学医学中心Rafaela Holtappels的开放获取期刊PLOS Pathogens的一项研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可以将无害的吸入蛋白质抗原转化为过敏原。研究结果表明,CMV气道感染显着扩大了过敏性气道疾病的潜在环境诱导剂的范围。胎儿的CMV感染导致出生缺陷,并且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肺部的CMV感染可导致危

2019-03-09

Nature:新方法可精确测量潜伏HIV病毒库大小,比现有方法准确10到100倍

2019年2月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Robert Siliciano博士及其同事们开发出一种新型遗传技术,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潜伏在患者细胞中的没有活性的HIV形式,这是评估新型HIV疗法有效性的一个关键部分。这种潜伏性HIV形式整合到细胞的基因组中,即便患者接受成功的治疗,它们也能够持续存在,这就阻碍了治愈HIV感染的努力。根据他们的报道

2019-02-07

Cell:中科院高光侠课题组揭示新型抗病毒因子抑制HIV-1程序-1核糖体移码机制

2019年2月4日/生物谷BIOON/---病毒的基因组大小通常相对较小。为了增加基因组的信息内容,许多病毒采用一种称为程序性核糖体移码(programmed ribosomal frameshifting)的翻译记录机制。翻译中的核糖体在-1PRF信号处停下来。虽然大多数核糖体沿着初始的阅读框移动,但是一小部分核糖体在向后移动一个核苷酸后沿着一个新的阅读框移动,从而产生两个羧基末端存在差异的蛋白

2019-02-04

Cell Host & Microbe:试验“抗体鸡尾酒”疗法可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

2019年1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单克隆抗体(mAb)的组合,可以保护动物免受已知导致人类疾病的三种埃博拉病毒的侵害。两篇代表性的文章发表在最近的《Cell Host&Microbe》杂志上。名为MBP134的单克隆抗体“鸡尾酒”疗法是第一个能够保护猴子免受埃博拉病毒以及苏丹病毒和Bundibugyo病毒,并且可以产生广泛有效性的治疗方法。(图片来源:ww

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