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鉴别出能促进免疫疗法抗肿瘤效应“短路”的细胞信号网络
2017年11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费城威斯达研究所(The Wistar Institute)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在肿瘤微环境中发现了肿瘤细胞和其它细胞类型之间存在的一种新型的细胞交联模式(crosstalk),从而就阐明了免疫疗法治疗策略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同时也为指导癌症更有效地进行治疗提供了新的
Genome Res:P53或依然稳坐控制癌症发展的基因信号网络的“头把交椅”
2017年10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癌症发展的过程中有两种重要的基因类型: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当癌基因获得功能(比如通过突变),其就会促进癌症发生,而关闭其功能的特殊药物常常能够用于多种类型癌症的治疗,从另一方面来讲,肿瘤抑制基因能够有效抵御肿瘤,但当其失去功能时,癌症就会继续发展。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Colorado Cancer Center最重要的肿瘤
阿尔茨海默病基因表达谱与调控网络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姚永刚课题组的研究论文A systematic integrated analysis of brain expression profiles reveals YAP1 and other prioritized hub genes as important upstream regulators in Alzheimer's disease 发表在Al
水稻BR信号和株型调控取得进展
BR是一种重要的甾醇类植物激素,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包括调控植物的株型、细胞的分裂、细胞的伸长、维管束的分化、光形态的建成以及响应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BR信号元件及信号转导通路在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已被研究的较为清楚,而在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中研究的相对较少,水稻BR信号元件及调控网络有待挖掘和阐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科研人员首次发现水稻转录因子OsWRK
生物物理所血脑屏障发育分子调控网络研究获新进展
8月21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课题组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晶晶课题组合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CD146在血脑屏障(BBB)发育中协同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BBB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态至关重要,其发育是一个由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等紧密协同的渐进过程,包括BBB诱导形成和屏障功能成熟两个阶段。尽管目前对于内皮
动态的Trk和G蛋白信号系统调控人类滋养层干细胞的神经分化
动态的Trk和G蛋白信号系统调控人类滋养层干细胞的神经分化 在转化医学中理解多能干细胞转化为神经干细胞的机制对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有重要意义。虽然全反式视黄酸(RA)一直与轴突生长和神经再生,分化的神经元的维持,与变性疾病像帕金森氏病相关联,从多能干细胞到神经干细胞的分子调节相关机制。之前我们已经报道,RA能够滋养层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DA)定向祖细胞。我们以前报道,RA是人类
动物所揭示细胞核内Net1调控TGF-β信号转导机制
Nodal是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在脊椎动物胚胎中内胚层诱导、神经图式形成、原肠运动、内脏器官左右不对称等发育过程中具有广泛而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强领导的研究组主要从事TGF-β家族跨膜信号转导通路在胚胎早期发育及组织器官形成中的调控机制研究。他们在原肠期斑马鱼胚胎中系统鉴定了Nodal/Smad2信号的靶基因,其中包括鸟核苷酸交换因子Net1(J Biol C
Cell Metab:大脑信号调控饭后脂肪的燃烧,或可解决肥胖问题
2017年8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莫纳什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了大脑调控进食过程以及能量消耗的新机制。这一发现解决了此前困扰科学家的重要疑虑,同时也为治疗肥胖症提供了新的靶点。肥胖是包括心血管疾病、II型糖尿病、肝脏疾病以及一些癌症等在内的多种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而研究者们发现进食会影响脂肪的"棕色化"。众所周知,人体的脂肪储存于脂肪细胞中,而后者会在白色与棕色之间相互转换。
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调控网络及其分子机制重大研究计划2017年度项目指南
本重大研究计划以非可控性炎症的恶性转化过程为研究对象,发挥医学科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引入系统生物学整体性、信息化的研究策略和转化医学研究理念,着重研究“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网络调控及其分子机制,揭示炎症向肿瘤转化的本质,催生新的可用于临床的疾病早期诊断、预测、干预策略和防治模式。本重大研究计划从2010年开始资助,2013年开始进入项目的集成和整合
PNAS:基因调控网络建模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美国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的基因调控网络建模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利用匹配的基因表达和染色质可及性数据刻画顺式调控元件和反式调控元件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将基因调控网络的建模研究从编码基因推进到了非编码区域的调控元件,有望用来注释疾病等表型相关的遗传变异。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指出了从DNA编码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