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古多倍化对被子植物适应性进化的贡献
多倍化(polyploidy)或全基因组加倍(whole genome duplication, WGD)事件使基因组内的所有基因都发生重复,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遗传材料,被认为是进化的加速器。多倍体植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日常生活中的棉花、小麦、油菜等。前期研究发现多倍化在有花植物进化过程中尤其频繁,而且在现存的被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分化之前,曾分别发生过加倍事件,可能对
Blood:植物成分能够提高基因疗法的速度与有效性
2019年10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基因疗法的出现,为免疫系统缺陷以及血液类疾病(例如镰状细胞性贫血和白血病)提供了广阔的治疗前景。以往这些疾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而如今可以通过”编辑”患者体内的干细胞来纠正背后的遗传问题,从而得到成功治疗。但是,目前基因疗法的标准流程需要将健康基因传递到患者血液干细胞中,这些操作既昂贵又费时,许多患者因此难以承受。最近,在来自Scripps Rese
植物细胞全能性和再生
10月9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院士许智宏、研究员徐麟、研究员王佳伟,与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宪省、苏英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胡玉欣联合撰写的题为《植物细胞全能性和再生》的综述论文。再生是指生物体的组织或器官在受损或胁迫后自我修复或替换的过程。植物强大的再生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园艺技术中,例如扦插繁殖、嫁接技术和组织培养等。细胞
植物性饮食或有望改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
2019年10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与健康科学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转向植物性饮食或能有效减轻风湿性关节炎所引发的机体疼痛。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炎性多关节炎症,其以四个以上关节的炎症表现为主要特点。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滑膜是围绕在关节周围的膜状结构,当机体免疫系统开始攻击滑膜组织时就预示着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由此产生的炎症会
研究人员发表“中国植物多样性”专辑
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以下简称“热点地区”)是物种多样化程度高度集中,且是面临由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生境丧失和破碎化严重的区域。对热点地区的调查和研究,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监测、保护、利用和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础。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多样和特有的植物种类与境内众多的热点地区密切关联。全球36个热点地区主要或部分在我国境内的有四个,即中亚山地(Mountains of Central
Gastroenterology:喝红酒或能提高肠道微生物多样性 增强机体肠道健康降低肥胖风险
2019年9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Gastroenter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与不喝红酒的人群相比,喝红酒的人群机体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较高(肠道健康的一个标志),同时其患肥胖风险较低,机体坏胆固醇水平较低。文章中,研究人员对916对英国女性双胞胎进行研究,分析了啤酒、苹果汁、红酒、白酒和烈酒对其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
Science: 促进基因多样性可以拯救濒危生物么,也许会适得其反!
2019年8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不断扩大的全球人类足迹正在将世界动植物划分为越来越小、越来越孤立的种群,这些种群可能会因为近亲繁殖、疾病或环境变化而灭绝。几十年来,环保人士一直在提议通过从更多的人口中引进新的血液来振兴这些顽固分子。但他们想知道这是否真的有效,以及如何在不破坏处于危险中的群体的基因特性和独特适应性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上个月举行的2019年进化大会上,研究人员描述了
研究直观揭示水生植物根际异质性氧环境变化特征和机制
长期以来,利用水生植物控制湖泊污染并重建良好水生态环境一直是湖泊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水生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等活动会导致其在根系附近沉积物中形成不同于非根际环境的根际微生态系统,这决定了各种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和生物的有效性,被认为是湖泊污染的生态修复的核心区域。因此,开展根际微环境特征研究,对揭示界面污染过程与控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根际环境具有明显的微域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研究揭示多维生物多样性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
全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加速丧失,进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受到广泛关注,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大量关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驱动力,但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草地生态系统。森林作为陆表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在调节全球碳循环、减缓气候变化、维
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且多样性降低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马雄教授研究团队在消化领域权威期刊《胃肠道》在线发表了题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肠道菌群改变》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揭示了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由于最初的临床症状与病毒性肝炎症状相似,临床上诊断比较困难。因此,准确及时地监测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异性指标无疑对诊断以及进一步治疗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