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细根功能属性多维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根系对土壤水分、养分资源的吸收是陆地植物生长、发育和进化的基础,主要发生在根系分枝末端2-3个根级上,即通常所说的细根(直径<2mm)的一部分。植物根系的吸收功能依赖于一系列与根系形态、结构、化学及生物等相关的功能属性。因此,通过梳理根系功能属性在不同物种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能够“透视”根系如何响应和适应环境的变化,这对于理解植物进化以及预测群落构
细思极恐!
2020年2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人工智能(AI)正在进化--毫不夸张地说。研究人员已经创造了一种软件,它借用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概念,包括"适者生存",来构建人工智能程序,在没有人类输入的情况下,一代又一代地改进。这个程序在几天内重复了数十年的人工智能研究,它的设计者认为,有一天,它可能会发现人工智能的新方法。"当大多数人还在蹒跚学步时,他们已
研究人员提出根际微生物群落“扩增-选择”组装新模型
3月7日,Science Bulletin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研究组及其合作团队完成的题为An amplification-selection model for quantified rhizosphere microbiota assembly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微生物绝对丰度提出了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扩增
卫材Fycompa(卫克泰®,吡仑帕奈)儿科适应症及细颗粒制剂在日本获批,中国1月上市!
2020年01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 --卫材(Eisai)近日宣布抗癫痫药Fycompa(卫克泰®,通用名:perampanel,吡仑帕奈)的补充新药申请(sNDA)已获得日本卫生劳动福利部(MHLW)批准,包括:Fycompa作为单药疗法治疗部分发作性癫痫的一项额外适应症,Fycompa用于治疗4岁及以上儿科癫痫患者部分发作性癫痫的一
研究揭示森林演替驱动生物固氮及其关键机制
传统观点和理论研究认为生物固氮速率在森林演替初期或中期达到峰值,而演替后期生物固氮逐渐减弱甚至停止。这样的观点主要基于两个基本假设。其一,演替初期或中期土壤养分(尤其是氮)贫瘠,固氮植物和固氮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优势地位;但演替过程土壤氮逐渐累积增加,因此演替后期生物固氮已不具有竞争优势,固氮速率降低或者终止。其二,磷是参与固氮反应的重要能源物质(ATP)
根际微生物组响应作物生长和氮素输入方面取得进展
根际是指靠近植物根系、受植物根系活动影响的微区域,是植物与土壤生态系统之间的交互界面。大量微生物定殖于此并与植物根系以及周边土壤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对植物养分获取、生长发育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根际微生物基因组被视作植物第二基因组。我国是世界上氮肥施用量最大的国家,过量的氮肥投入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在氮肥影响下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助于深入探究植物与
研究揭示长期施肥抑制根际微生物固氮的作用机制
生物固氮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过程之一,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总生物量中大约24%的氮来源于微生物的非共生固氮过程。根际是农田土壤中微生物最为活跃的区域,根际中固氮微生物群落与作物的生长息息相关。然而,长期以来,大量化肥及有机物料的投入大大降低了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固氮作用。近年来,土壤固氮功能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固氮菌群落及其影响因素,然而,对长期施肥抑制根际微生物固氮的作用机制鲜有研究。最近,中国
研究直观揭示水生植物根际异质性氧环境变化特征和机制
长期以来,利用水生植物控制湖泊污染并重建良好水生态环境一直是湖泊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水生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等活动会导致其在根系附近沉积物中形成不同于非根际环境的根际微生态系统,这决定了各种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和生物的有效性,被认为是湖泊污染的生态修复的核心区域。因此,开展根际微环境特征研究,对揭示界面污染过程与控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根际环境具有明显的微域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研究揭示多维生物多样性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
全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加速丧失,进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受到广泛关注,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大量关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驱动力,但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草地生态系统。森林作为陆表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在调节全球碳循环、减缓气候变化、维
34根手指?51颗牙齿?长子宫的男人?盘点那些你闻所未闻的人体突变!
2019年7月20日讯 /生物谷BIOON /——英国科学家最近报告说,一根被认为是在进化过程中丢失的骨头正在回归。这块小骨头,被称为腓肠豆,如果被发现的话,是在膝盖的后面。科学家们发现,2000年人类拥有这种骨骼的可能性是1900年的3.5倍。然而,它的确切目的仍然是个谜。腓肠豆并不是人体解剖学上唯一的变异。变异的发生是由于遗传学、环境因素、胚胎发育中的错误时间,或者仅仅是由于正常发育过程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