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遗传操作技术构建新型家蚕性别调控体系
8月13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谭安江研究组等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题为Silkworm genetic sexing through W chromosome-linked, targeted gene integration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整合多种遗传操作技术在家蚕中构建的雌性特异胚胎致死系统。昆虫性别决定机制具有高度多样性,其分子机理还有待于进一
如何打开思路,让更多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参与MDT?
肿瘤的治疗不是单一层面的, 需要多学科相互配合。肿瘤的MDT应运而生,即由来自肿瘤外科、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介入科、病理科等科室医生加上护理人员组成工作组,针对某类肿瘤或某类患者,通过定期会议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的适宜治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单独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近年来,MDT治疗模式为国内所引进并实践,成果卓著,但要全国推广,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医疗资源有限;有专业水准的人
从检验医学角度出发,中国专家液体活检研究脱颖而出
小编推荐会议:2018液体活检新技术与临床应用论坛 在基因检测兴起之时,两个疑问就一直徘徊在脑海:一、基因检测技术基本都是由生物技术专家研发,都兴起于生物技术公司,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基因检测公司的创始人也都是生物技术领域的科学家和资深人士,但基因检测要走向市场,就需要建立医学检验所,而医学检验所的检测人员国家明文规定的是需要医学检验资质的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目前,这是一个矛盾,技
第三方医学检验“四巨头”的较量
小编推荐会议:2018肿瘤MDT与第三方医学检验目前,国内第三方医检市场以迪安诊断、金域检测、艾迪康、达安基因四家龙头企业为主,四大龙头ICL实验室总数超过100家,份额占整个第三方医检市场的70%左右。第三方医学检验,又称独立医学检验中心(ICL)是指在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于医疗机构之外、从事医学检验或病理诊断服务,能独立承担相应医疗责任的医疗机构。独立医学实验室利用其成本
智因东方推出遗传病精准诊断“模块化”外包服务体系
火热的2018世界杯足球赛已胜利闭幕,假如把遗传病精准诊断过程比喻为一场足球赛,那么:1) 完成基因测序就相当于是守门员开球;2) 对基因和表型数据进行临床级致病性分析注释,则好比是把球带到了前场禁区;3)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人工解读分析直至报告出具,则是最后的临门一脚。如果能有一家专业机构,将上述各个环节提供模块化外包服务,则可为大多数医疗机构(医院或第三方医学检验所)开
初步日程-2018肿瘤MDT与第三方医学检验研讨会
小编推荐会议:2018肿瘤MDT与第三方医学检验研讨会 编语:肿瘤的治疗不是单一层面的, 需要多学科相互配合, 包括肿瘤内科、外科、影像科、病理科、心理科、放射科、中医科、营养科等等,肿瘤MDT对于复杂的中晚期癌症患者更为重要!8月24-25日,生物谷将在上海好望角大酒店举办2018肿瘤MDT与第三方医学检验研讨会,本次会议围绕肿瘤大数据分析、肿瘤基因检测、全程医疗中心(Medical
即时检验POCT进入发展快车道
小编推荐会议:2018液体活检新技术与临床应用论坛 近年来,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医保覆盖人群不断扩大,居民收入及人均医疗卫生支出上升,医疗服务需求急剧增长,体外诊断行业前景广阔,POCT(Point-of-care Testing,即时检验)行业也快速成长。体外诊断,即IVD(In vitro Diagnosis),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
微流控芯片技术应对临床检验医学的挑战
一、微流控与微流控芯片微流控(Microfluidics)的含义是微尺度下的流体控制,其研究对象是使用微米级通道操控纳升级以下微量液体的系统[1-3]。鉴于芯片是实现微流体控制的主要平台,因而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是微流控的主要研究内容。微流控芯片的制作主要依托于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加工工艺,具
我院检验科主任娄加陶教授领衔的“液体活检”研究成果亮相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
小编推荐会议:2018液体活检新技术与临床应用论坛 4月14日至18日,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2018年年会举行。本届大会上,由我院检验科主任娄加陶教授领衔,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肿瘤放射科等专家共同参与的“外周血循环肿瘤DNA(ctDNA)二代测序(NGS)检测平台实验室自建项目”,经过美国癌症研究协会专家委员会层层甄选后,成为“液态活检”分论坛唯一的以国内临
研究构建完成三维(3D)细胞新型遗传毒性检测体系
基因突变是评价环境因子致癌风险的重要指标。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吴李君课题组前期利用CD59突变检测系统研究了多种环境因子的致癌风险及其机理,包括放射线(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08)、环境持久性有毒污染物(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等。研究表明CD59 AL突变检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