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M:揭示B细胞中的TBK1蛋白是生发中心形成所必需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东京大学和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确定了免疫系统长期记忆的一个基本部分,为追求设计更好的疾病疫苗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新细节。这项研究揭示了酶TBK1在决定免疫系统记忆B细胞的命运方面的新作用。
欧加隆中国携手多方伙伴启动零售药店健康卓越中心,为中国医药零售行业“加码”
2022年1月13日,由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主办、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承办、欧加隆中国、波士顿咨询(BCG)等多家企业共同支持和参与的首届零售药店健康卓越中心——零售行业战略发展研讨会宣布正式启动。
瑞科生物启动新冠肺炎疫苗ReCOV国际多中心II/III期临床研究,多重策略或可有效应对Omicron变异株
近日,创新型疫苗企业江苏瑞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科生物”或“公司”)宣布,其研发的重组双组分新冠肺炎疫苗(以下简称“ReCOV”)已经获得菲律宾批准,开展II/III期临床研究,这是瑞科生物ReCOV疫苗继在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后,取得的又一项重大进展。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构建动物乳脂肪酸高通量检测方法与指纹图谱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在动物乳中脂肪酸检测方法与指纹图谱的构建方面取得新进展,成功建立了比现有国标方法多检测32种脂肪酸的高通量检测方法,并绘制了荷斯坦奶牛、娟珊奶牛、水牛等8种动物乳的脂肪酸指纹图谱,为系统解析动物乳成分奠定了方法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奶业科学杂志(Journal of Dairy S
新型GRAB荧光探针用于检测胞外ATP的时空动态变化
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腺苷(Adenosine,Ado)等嘌呤类分子细胞内外广泛存在。胞内的嘌呤类分子主要负责调控细胞能量代谢等过程;而胞外的嘌呤类分子则作为信号分子(被称为“嘌呤类递质”),通过作用在其相应受体调节呼吸调控、味觉感受、睡眠等生理活动;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还参与调节癫痫、疼痛、炎症反应、脑外伤和缺血等病理状态。
美疾控中心:奥密克戎将在未来几周成为在美传播主导毒株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主任瓦伦斯基当地时间17日在白宫记者会上表示,预计奥密克戎毒株在未来几周会成为在美国传播的主导型新冠毒株。瓦伦斯基表示,奥密克戎毒株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在美国传播,像其它国家一样,在未来几周也将在美国成为主导型流行毒株。瓦伦斯基还说,目前在已完成新冠疫苗和加强针接种的人群中也出现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现象,但患者多为
中国三大癌症中心数据表明:三级淋巴结构是预后“潜力股”
肝癌是世界上第六大常见癌症,是全球第三大肿瘤死亡原因,全球约45%的肝癌都来源于我国。肝内胆管细胞癌(iCCA)是第二大原发性肝脏肿瘤(约占10%-15%),仅次于肝细胞肝癌。对于iCCA的治疗十分有限,手术治疗是iCCA唯一的潜在可治愈手段。但在手术后,iCCA有着很高的复发率,iCCA存在异质性,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因此明确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