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研究解析新型核周转录沉默机制
来自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英国牛津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DEAD-box家族蛋白中两个成员:UAP56和Vasa在piRNA生成和功能行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指出了一种新型核周转录沉默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是麻省大学医学院生物信息学和整合生物学部的翁志萍(Zhiping Weng)教授,以及细胞及发育动态部的William E. Theurkauf教授。
Nature:感染艾滋病毒的T细胞是病毒传播的运输载体
通过粘膜表面进入机体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传播到淋巴组织,造成免疫系统的全身性感染。这种病毒早期传播的机制是不清楚的。体外研究表明,在感染和未感染的T细胞之间的稳定联系的病毒突触的形成,大大提高病毒转移的效率。但是目前还不清楚,在细胞持续运动于上皮和淋巴组织的条件下,体内T细胞间的接触是否足够稳定以利于功能性突触的形成。。
Acta Biomater:新型干细胞装载运输技术可帮助眼睛受损者重获光明
2012年12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将干细胞疗法应用于治疗眼睛损伤(由事故或者疾病造成的眼部损伤)的新型技术,这或许可以帮助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恢复眼睛健康,甚至重获光明,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Acta Biomaterialia上。
:核受体TR3调控心肌肥大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负荷性的心肌肥大最终将带来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因此,了解心肌肥大产生的分子机理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有助于我们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作为核受体,TR3在细胞凋亡和血糖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TR3是否参与心肌细胞肥大的调控还没有任何报道。
Cell:染色质重构调节子在核小体中的特异性和方向性
6月22日,Cell杂志报道了染色质重构调节子在核小体中特异性和方向性的最新研究成果。 众多染色质重构调节子是如何相互合作,在基因的开始和结束位点处组织核小体的还不清楚。研究者发现在酿酒酵母细胞全基因组范围内,SWI/ SNF,RSC,ISW1a,ISW1b,ISW2,INO80等染色质重构调节子复合体与单个核小体相结合,并通过缺失分析证实,这些复合体通过辅助核小体定位行使其功能。
Plant Cell:植物细胞核基因组完整性的维持
近日,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态所黄海课题组科研人员与英国剑桥大学及John Innes Centre的Janneke Balk博士研究组合作在国际植物科学领域权威期刊《The Plant Cell》发表了题为“The DUF59 family gene AE7 acts in the cytosolic iron-sulfur cluster assembly pathway to maintain n
新干细胞运输技术 增强心脏修复功能
近日,在2014年美国芝加哥心脏协会科学年会上,来自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个体心脏病发作后将干细胞因子直接运输至损伤的心肌组织中或许可以帮助损伤的心肌组织进行修复并且再生。
Nature immuno:甲基转移酶EZH2核外也有新功能
新加坡科学家发现甲基转移酶EZH2不仅在细胞核内发挥重要作用,在细胞核外也能够通过对底物蛋白的甲基化影响生物过程和疾病发生。这项研究拓展了人们对于EZH2介导的甲基化修饰在细胞质中新作用的认识。
ACS Nano:开发出可靶向杀灭癌细胞的新型纳米药物运输系统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ACS Nano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赖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的科学家通过研究设计出了一种可调病毒,这种病毒可以像安全保险箱一样,其需要两把“钥匙”打开才能释放出其中的治疗性“货物”(药物)。
PNAS:科学家发现运输细菌毒素进入宿主细胞引发疾病的关键受体
近日,一项来自弗莱堡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了将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偷运”进宿主细胞的受体,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引发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的病原菌,TpeL毒素是其产生的一种细菌毒素,该毒素和许多梭菌属菌株产生的毒素非常相似,这种毒素可以结合到细胞表面分子上随后会慢慢进入到细胞中引发细胞死亡,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