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输出抑制剂Xpovio治疗多重难治患者疗效强劲,德琪医药引入中国开发
2019年08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 --Karyopharm Therapeutics是一家以肿瘤学为中心的制药公司,专注于发现和开发针对核转运及相关靶标的首创新型疗法,用于治疗癌症及其他重大疾病。近日,该公司宣布,评估核输出抑制剂Xpovio(selinexor)治疗多重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IIb期临床研究STORM的结果已发表于医学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X
新技术或能改善抗炎性药物的运输 有望治疗人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019年8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其能利用免疫系统将药物直接运送到机体感染位点;研究者表示,大多数疾病都会在机体的局部组织中发生,这就使得药物成功运输成为了科学家们面对的挑战,因为很多药物并不具有靶向作用,其只会“随遇而安”,因此通过将药物成功运输到疾病位点,在降低疗法带来的副作用的同时还能改善疗法的作用效果。图片来源:
曹雪涛团队发现首个细胞核内DNA免疫识别受体
7月19日凌晨,最新一期《科学》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课题组的论文。据论文报道,课题组发现了机体感知与甄别入侵病毒DNA的一种新型天然免疫识别受体,被称为hnRNP-A2B1的该受体分子,能够在细胞核内特异性地识别病毒DNA,随后激活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和诱导干扰素产生,启动天然免疫应答反应以清除DNA病毒的感染。该工作开辟了天然免疫与炎症研究领域的新方向。突破“
Science发文揭示细胞核中核仁的新功能!
2019年7月20日讯 /生物谷BIOON /——核仁是细胞核中一个众所周知的结构,在光镜下很容易看到。这种核结构被认为是核糖体产生的地方。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核仁也是蛋白质质量控制的一个部位。当细胞受到压力时,蛋白质容易发生错误折叠和聚集。为了防止蛋白质聚集,一些蛋白质被暂时储存在核内。慕尼黑大学实验物理学教授、马克斯·普朗克生物(MPI)化学研究所分子成像和生物纳米技术小组的负责人Ralf Ju
核输出抑制剂Xpovio在美国上市,治疗多重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
2019年07月09日/生物谷BIOON/--Karyopharm Therapeutics是一家以肿瘤学为中心的制药公司,专注于发现和开发针对核转运及相关靶标的首创新型疗法,用于治疗癌症及其他重大疾病。近日,该公司已选择将独立专业药房Biologics by McKesson纳入最近批准的新型抗癌药Xpovio(selinexor)的有限分销网络,这款药物预计将于7月10日或之前在美国上市。本月
Cell:病毒如何在细菌内部运输货物?
2019年6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无数的教科书将细菌描述为简单,无序的存在。现在,利用先进技术以前所未有的细节探索细菌的内部运作,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生物学家发现,实际上细菌与先前已知的复杂人体细胞有更多共同之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提供了第一个细菌细胞内的货物运输过程,该过程与我们自己的细胞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以前我们没有很好的能力去仔细研究它们,”作者说道
美国FDA批准核输出抑制剂Xpovio治疗多重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
2019年07月04日/生物谷BIOON/--Karyopharm Therapeutics是一家以肿瘤学为中心的制药公司,专注于发现和开发针对核转运及相关靶标的首创新型疗法,用于治疗癌症及其他重大疾病。近日,该公司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Xpovio(selinexor),联合地塞米松,用于既往已接受至少4种疗法且其疾病对至少2种蛋白酶体抑制剂(PI)、至少2种免疫抑制剂(IM
Nature:揭示真核生物细胞核中染色质分离新机制
2019年6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在细胞核中基因组的活性部分与它的非活性部分在空间上分隔开来对于基因表达控制至关重要。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揭示了这种分离的主要机制,并颠覆了我们对细胞核的认识。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eterochromatin drives compartmentaliz
首创核输出抑制剂selinexor在不适合干细胞移植和CAR-T疗法患者中疗效强劲
2019年06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 --Karyopharm Therapeutics是一家临床阶段的制药公司,专注于发现和开发针对核转运及相关靶标的首创新型疗法,用于治疗癌症及其他重大疾病。近日。该公司在瑞士卢加诺举行的2019年国际恶性淋巴瘤会议(ICML)上公布了靶向抗癌药selinexor治疗弥漫性侵袭性淋巴瘤的IIb期SADAL研究的最新数据。该研究在既往已接受至少2种多药方
北京大学分子所何爱彬、李川昀团队揭示心肌细胞核小体更新机制
2019年5月20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何爱彬研究员课题组,与分子所李川昀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Circulation Research在线发表题为“Replication-independent histone turnover underlines the epigenetic homeostasis in adult heart”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