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医疗机构制备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监督检查的通知

2012年12月07日 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厅(局):   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类含短半衰期正电子核素的放射性药品,用于疾病诊断、疗效评价和脏器功能研究等领域。由于正电子核素的半衰期较短(一般不超过2小时),生产企业难以实现异地供应,目前多为医疗机构自行制备和使用。

2012-12-19

Nanotechnology:李帮经等成功制备新颖的金纳米囊泡

探索自身具有示踪功能的智能药物控释材料,实现药物可控释放是目前药物载体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金纳米粒子的优越特性,可示踪金纳米粒子的刺激响应性杂化囊泡将成为一类非常理想的研究对象。目前,已报道的杂化囊泡体系存在生物相容性较差、药物可控释放难于实现的缺点,因而在药物控释相关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

2013-12-29

成都生物所发明N-烷基多羟基哌啶衍生物制备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N-烷基多羟基哌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010275412.8)。

2013-12-29

杜祥:生物样本库建设起步慢不要紧,但起点要高

2014年3月27日,在2014生物样本库与临床研究论坛上,生物谷专访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杜祥教授。

2014-05-14

中科院液相超声制备纳米天然药材颗粒方法获发明专利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药物化学成分研究组发明了一种利用液相超声技术制备纳米级天然药材颗粒的方法。7月16日获悉,该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液相超声制备纳米天然药材颗粒方法,专利号ZL200910117753.X)。 该发明以天然药材为原料,通过初粉碎,液相超声粉碎以及真空干燥等技术制得纳米级颗粒。

2012-07-19

我国攻克生物质制备新燃料工业化技术世界难题

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我国规模最大的生物质热裂解液化自动化生产装置28日在长春高新区投入运行。有关专家称,它标志着我国攻克了生物质热裂解工业化技术的一些世界性重大难题,使利用生物质制备新燃料工业化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据了解,该生产装置每小时投料达1.5吨,年处理能力为1万吨,产能、产品质量与运行的连续可靠性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12-07-31

Metab Engin:姜卫红等取得纤维素丁醇制备技术新进展

丁醇,乙醇和丙酮是大宗基础化学品。第一代生物法制备溶剂技术乃是建立在以玉米粉、小麦淀粉等粮食原料经产溶剂梭菌发酵基础之上的,但因其原料成本太高致使国内绝大多数使用第一代生物法制备溶剂技术的企业难以与石化工业相竞争而处于开工不足的状态。

2012-11-18

成都生物所发明一种防治神经衰弱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7月9日,从成都生物研究所科技处获悉,该所“一种防治神经衰弱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获中国发明专利权。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患者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蒌靡不振、不能用脑,或脑力迟钝、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减退、精力不好,白天时常打瞌睡,影响学习和工作,尤其是司机在行使路上打瞌睡非常危险。因此,研制防治神经衰弱的药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012-11-19

美国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支持Sirtex公司的SIR-Spheres®微球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旧金山--(美国商业资讯)--一项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的结果今天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的2013年胃肠道癌症研讨会上呈报,该研究再次证实,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采用SIR-Spheres®微球进行选择性内放疗(SIRT)是安全有效的。

2013-01-29

科学家发明了一株粘红酵母及其制备(S)-羟基丙酰胺的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一株粘红酵母及其制备(S)-羟基丙酰胺的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010509822.4)。

201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