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科学家利用CRISPR技术或可成功治疗人类遗传性疾病
如今科学家已经可以利用CRISPR技术成功治疗患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成体小鼠了,而这也首次证明了CRISPR技术可以成功治疗活体动物机体的遗传性疾病,为后期开发潜在的人类遗传疾病的治疗手段或会带来一定帮助。此前来自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CRISPR技术成功修正了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病人培养细胞中的遗传突变,而其它实验室也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修正了单一胚胎中的突变基因。
国内首例应用MALBAC技术阻断家族遗传性耳聋的健康双胞胎诞生
2015年12月10日,北京,暖暖的太阳缓缓升起,一扫多日的雾霾,今天的蓝色白云格外耀眼。解放军总医院今天诞生了一对特殊的双胞胎,这是国内首例应用单细胞扩增技术(MALBAC)同时进行PGD/PGS阻断了遗传性耳聋的健康
卢光琇教授:大数据时代的临床遗传学策略
12月3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5下一代测序发展论坛:行业探讨与临床应用于上海斯波特大酒店隆重召开。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院长卢光琇教授参加了会议并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报告"大数据时代的临床遗传学策略"。
新技术试管婴儿“躲过”遗传病
借助多重退火环状循环扩增法以及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团队成功选出利用体外受精得到的一个染色体正常且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胚胎并移植。2014年9月19日,世界首例借助这项技术出生的宝宝在北医三院诞生。
Chem Commun:开发出可进行靶向DNA分析的新型遗传诊断技术
近日,来自韩国科学技术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研究者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刊登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其可以利用一种适配子来分析多种靶向DNAs,而适配子是一种可以识别并且结合特殊蛋白或酶类的DNA片段。
Sci Transl Med:遗传性检测技术聚焦男性不育问题
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精子遗传性检测,或可帮助决定不孕夫妇是否需要进行体外受精来繁育下一代;精子中缺失关键RNA元件的男性自然繁育下一代的概率往往较低。
生物谷专访厦门大学聂立铭: 光声技术——聆听光的声音
201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颁布后,高分辨率成像技术也变得备受关注。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光学分辨率的极限,带来了一场变革。
Nature:光遗传学工具新希望,光驱动钠离子通道KR2结构被解析
日本科学家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发表学术文章称,他们解析出了光驱动钠离子通道蛋白KR2结构,为未来新一代的光遗传学工具创造了可能。
基因编辑技术帮助治疗“母系”遗传病
你也许遗传了你妈妈美丽的眼神,但同时她也给了你线粒体的DNA突变,所谓母系遗传疾病的根源。一项基于小鼠的实验表示可以通过两种技术大幅降低卵子中有害DNA的风险,从而使子女能够逃避遗传类的疾病。此种方法也规避了存在伦理问题的"线粒体置换技术"-该技术会导致"三亲"型的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