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谱检测的诊断试剂盒或将颠覆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痴呆症的学名叫阿尔茨海默病(以下简称AD),临床上把Aβ42、总tau和P-tau作为判定AD的三种生物标记物。这三种标记物属于大分子蛋白,无法通过人体的血脑屏障渗透到血液循环中,因此传统上的检测方法是采集患者的脑脊液进行测定。做脑脊液检测时,病人需要入院接受穿刺手术,并且价格昂贵。据了解,进行一次脑脊液检测的花费超过2000元,
从基因组水平揭示食肉目染色体进化规律
染色体进化是物种形成和演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具有显着核型差异的食肉目动物为染色体进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虽然前人通过比较染色体涂色法建立了食肉目内许多物种的染色体比较图谱,但这些研究的分辨率比较低,尚没有深入到精细的核苷酸水平,也不能在核苷酸水平研究不同食肉目物种间的共线性区块、染色体重排以及染色体断裂区分布等染色体进化规律。为探
质谱大热!临床检测市场增长点有哪些?
质谱技术被称为下一个临床检测的百亿蓝海,来自SDi的新报告指出,未来五年临床质谱市场将以7.6%的速度增长。尽管行内知名的质谱生产厂家如赛默飞世尔、SCIEX、沃特世、铂金埃尔默均为进口,垄断了核心技术,占据着国内主要市场。国内越来越多的ICL(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如迪安、金域等,和仪器生产厂家如安图等开始在质谱领域加大投入,取得了
质谱技术在检验医学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2008年,PUBMED数据库中以"mass spectrometry"为关键词的文章量已超过1万篇/年,近十年来明显呈逐年攀升的趋势。目前常用于临床诊断领域的质谱技术包括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早期质
检验科开展质谱检测所面临的7大挑战
临床实验室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技术在临床实验室中的应用随着MS分析仪的创新不断拓展。最早的MS分析仪采用扇形电场及磁场实现质量分离, 体积大、价格贵。随着四极杆MS分析仪与色谱分离、第1代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及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LC)技术的联用
研究揭示人类精子和胚胎特有的染色体结构
染色体三维结构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因素,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研究染色体三维结构在人类精子及早期胚胎中的动态变化和调控分子对于深入理解人类胚胎发育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人类个体发育从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开始,经历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由一个细胞逐渐分裂分化形成一个含有上百种细胞类型、多种器官的复杂有机体,但人类精子和卵子受精后,细胞核中的
两篇Nature揭示染色质环挤压导致V(D)J重组和抗体类别转换重组
2019年11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我们对抗遇到的众多潜在致病因子的能力取决于一种称为重组的过程,它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发生,比如V(D)J重组和抗体类别转换重组(class-switch recombination, CSR)。这些重组过程操纵DNA序列,使我们的身体能够产生多种多样的免疫系统识别成分:抗体和T细胞受体(TCR)。如今,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Frederick W. Al
三种临床检测中应用最多的质谱
本文将介绍三种临床检测中应用最多的质谱:1.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是一种软电离质谱技术, 特别适用于分析蛋白质、多肽等生物大分子物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和山大合作揭示人类早期胚胎染色体结构动态
《自然》杂志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刘江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教授陈子江团队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人类早期胚胎中的染色体三维结构的动态变化,并发现CTCF蛋白对于早期胚胎发育中拓扑相关结构域(TAD结构)有着重要的调控功能,为进一步揭示人类胚胎发育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染色体三维结构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因素,与
质谱技术直趋精准医疗
小编推荐会议 : 2019临床质谱与高端医学检验发展论坛质谱技术凭借其准确性和高通量等特点,非常适合在生化分析、微生物鉴定、病理研究、药物代谢研究等医疗领域的诸多方面发挥特长。岛津制作所从成立之初开始就一直把医疗作为重要的发展领域。岛津中国质谱中心部长滨田先生表示,岛津质谱的应用方向正在向医疗领域倾斜,“质谱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我们最新和最高端的质谱产品平台做更多开发和研究,让岛津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