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HMG:广州生物院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初探染色体非整倍体综合症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博士和Miguel Esteban博士研究组成员成功建立了特纳氏综合症、Warkany综合症、13三体综合症和Emanuel综合症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并证明了染色体非整倍体不影响重编程的发生和完成,不影响多能性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

2012-11-18

PNAS:人造染色体可修复人类细胞基因缺陷

近日,一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称,通过研制人造人类染色体(HAC)修复人类细胞基因缺陷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基因治疗中采用的病毒载体相比,HAC可以避免其无法控制基因拷贝数目,以及基因突变和基因沉默等缺点。

2012-11-18

Mech Ageing Dev:染色体短与老年疲劳相关

发表于新一期《衰老与发育机制》(Mechanisms of Ageing and Development)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Chromosomal aneuploidy in the aging brain"表明70岁后双胞胎中DNA较长的人比其同胞的劲儿大,身体耐力好。与同胞相比,染色体最长的人自称其在爬楼、跑步和举重方面的优势最大。

2011-12-05

科学家合成第一个真核生物染色体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近日在合成生物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是有史以来科学家第一次成功制造出人造真核生物染色体,他们将这个特制的染色体嵌入了啤酒酵母体内,这个人造染色体不仅可以发挥特定作用,而且还能成功遗传给下一代的酵母。至此,我们离创造人造生命又近了一步。

2014-04-22

Development:Y染色体决定性别?NO!古老性基因或许是性别决定的始祖

近日,来自昆士兰大学的研究者使得哺乳动物的一种“退休”的性基因重新复活过来,使其开启雄性小鼠的发育;这种名为Dmrt1的基因虽然不会被哺乳动物用来确定性别,但其却在决定许多脊椎动物的性别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青蛙、鱼类及鸟类等;相关研究为揭开决定人类和动物性别的基因的进化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和思路。

2015-04-20

Investigative Genetics:从Y染色体解析东亚人群历史

东亚是亚洲的一部分,面积广阔、风光旖旎。东亚有着占世界22%的人口,主要分为四种体质类型:新石器时代东亚人,即蒙古人种;旧石器时代大洋洲人,即澳大利亚人种;旧石器时代东南亚人,即尼格利陀人种;还有欧洲人即高加索人种。东亚有阿尔泰、南亚、南岛、侗傣、苗瑶、汉藏和印欧等七个语系的200多种语言。这使得东亚成为世界上研究人类进化、遗传多样性和基因与文化相互作用的最重要区域之一。

2013-06-17

Nature:转座子源于性染色体演化

来自同一团队的两项新研究展示了转座子如何能够促动性染色体的演化,以及这一效应如何影响剂量补偿。

2014-04-11

Cell:首次发现染色体破碎或可导致罕见免疫疾病患者自愈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一种名为染色体破碎(chromothripsis,音译)的现象或会使得先天性骨髓粒细胞缺乏症(WHIM综合症)患者发生自愈。

2015-02-07

Cell:揭示维持染色体稳定的分子“尼龙扣”

2013年6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士弗雷德里克-米歇尔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功能性地解剖分子过程从而解释了染色体的稳定性,研究者揭示了三种蛋白质如何在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上进行反应来产生一种强大的蛋白支架来维持端粒的平衡。

201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