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Struc & Mol Biol:杨财广等揭示核酸去甲基化酶识别碱基损伤的分子机制
最近,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财广课题组等在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核酸氧化酶识别甲基化碱基损伤的分子机制。 2002年有研究发现,大肠杆菌AlkB蛋白利用催化氧化去甲基化的反应机理对核酸碱基上的烷基化损伤进行修复,实现调控烷基化试剂对细菌的伤害。这一发现掀起了该领域的研究热潮。
药明康德一研究员因盗卖默沙东医用化合物被定罪
据一份法院文件显示,受雇于中国一家主要制药研究公司的一名中国籍科学家因窃取并出售默沙东公司(Merck & Co.)注册了专利的医用化合物而被判有罪。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5月16日判决书的复印件显示,默沙东公司的两种化合物在中国进行测试期间,无锡药明康德(开曼)有限公司(WuXi Pharmatech (Cayman)...
杨金水等为我国二代转基因棉花研究获进展
2012年3月20日,我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棉花项目执行专家组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专家组正式通报并宣布,在转基因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我国第二代转基因棉花纤维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总体跃居世界领先水平,并拥有国际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这一进展为摆脱我国高端棉花长期依赖进口局面打下了的坚实基础。
路明克斯:世界多重检测的领导者
Luminex具有两大核心技术:xMAP技术和xTAG技术。Luminex的三大多重检测仪器MAGPIX®、Luminex®200/100TM、FLEXMAP 3D® 均基于xMAP(multi-analyte profiling)技术平台,能带来高通量、快速准确、经济的分析结果,广泛应用于制药开发、临床诊断和生物科研等领域。
北大第一医院杨慧霞教授研究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12年初,医药卫生行业的最高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2011—2012)颁奖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我院妇产科杨慧霞教授课题组的研究项目“妊娠期糖尿病母儿的筛查策略及其推广应用”获得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此前,该课题还荣获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近年来,成年人2型糖尿病发病明显增加,已成为我国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杨慕华研究组发现头颈癌扩散抑制因子
杨慕华研究团队,左起:临医所博士生杨文豪、杨慕华与研究助理蓝欣怡 台湾阳明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杨慕及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头颈癌临床医学研究上有重大的突破,他们发现头颈癌局部侵犯的关键“Twist1”蛋白,并发现抑制“RAC1”蛋白可作为头颈癌治疗的新标的。相关研究成果3月11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
PLoS Pathog:魏海明等揭示乙肝病毒在人体长存的分子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结构模式图 3月15日,国际病毒学顶级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海明和田志刚教授研究组的科研成果----TGF-b1 Down-Regulation of NKG2D/DAP10 and 2B4/SAP Expression on Human NK Cells Contributes to HBV Persistence。
Tetrahedron:邱明华等小桐子药用资源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杂志Tetrahedron在线刊登了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Three new diterpenes from Jatropha curcas,”,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在小桐子药用资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小桐子也称麻疯树,在我国的西南和东南部地区大量分布,是一种适合在贫瘠土壤和干旱地区迅速生长的木本植物,是天然的药用植物。
Genes & Devel:杨茂君等阐明Hat1p/Hat2p复合物识别新合成的H3和H4异源二聚体的分子机制
2014年5月16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杨茂君教授研究组在《Genes & Development》(基因与发育)发表名为 “Hat2p recognizes histone H3 tail to specify the acetylation of newly-synthesized H3/H4 heterodimer by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