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国女科学家杨璐菡博士
今日,年仅30岁的杨璐菡博士接连迎来了两条喜讯。在入选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评出的2017年度“全球青年领袖”榜单后仅数小时,她共同创立的生物技术公司eGenesis宣布获得了3800万美元的融资,并有望利用火热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攻克人类器官移植的难题。这名年轻的中国女科学家,再次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陈晓迪博士:生物信息分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挑战与机遇
3月11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肿瘤免疫+”研讨会:Better Together 在上海粤海酒店继续进行。普瑞基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晓迪博士为大家带来了题为“生物信息分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挑战与机遇”的精彩报告。
北京大学蒋争凡、苏晓东研究组连续两篇文章报道发现抗病毒天然免疫稳态调控的新机制
2017年3月14日,国际免疫学著名学术期刊Immunity以长文(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研究组在抗DNA病毒天然免疫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Inflammasome Activation Triggers Caspase-1-Medi
博雅控股集团许晓椿正式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博雅干细胞行业领军地位获国家肯定 北京2017年3月7日电 /美通社/ -- 日前,国家科技部正式公布了2016年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拟入选对象名单,经申报推荐、
杨瑞馥博士:体外诊断技术:研究与产业转化
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杨瑞馥博士做了题为“体外诊断技术:研究与产业转化 ”的精彩报告,生物谷小编概括总结了杨瑞馥博士的现场报告,分享给大家,一起学习进步。
Cell Res:中科院杨巍维研究组揭示癌细胞适应氧化应激的重要机制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杨巍维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证实线粒体PKM2可通过稳定Bcl2调节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
生物谷专访—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主任杨柯教授
生物医用新材料是指一类具有特殊功能、人体必需又安全有效的、区别于传统材料的医用材料,其产业技术高度密集、更新换代快、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保密性强,其产品附加值比较高,且产品的生产和市场具有强烈的国际型,质量和特定性能在市场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生物医疗行业中,医疗器械占比非常大,按照国际惯例,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医用植入体是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器械的产业基础,其管理属于医疗器械范畴。
杨祝良小组新成果:“致命天使”鹅膏菌
在中国,毒蘑菇物种繁丰,每年导致众多中毒事件,其中罪魁祸首当属剧毒鹅膏。在误食毒蘑菇而中毒死亡的事件中,高达90%都是因为误食剧毒鹅膏所引起的。在欧洲和北美洲,人们对剧毒鹅膏认识相对较为深入,但在东亚,
谢晓亮教授今日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今日,美国国家医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传来喜讯: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的谢晓亮教授成功当选为医学院院士。这也是他在2008年当选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之后,斩获的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