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ESPR:志安等发现硅酸盐钝化剂有效降低蔬菜吸收重金属镉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废物排放、污水灌溉、大气沉降和不合理的农业活动等,我国菜地土壤镉(Cd)含量超标的问题较为突出。镉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强,很容易被根吸收且部分被运输到地上部,而蔬菜特别是叶菜对镉有很强的吸收积累能力,导致其镉含量超标问题非常突出,并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降低蔬菜可食部分镉含量以降低镉的食物链风险。

2014-05-19

卫平:“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存隐忧

3月27日,由CPhI Conferences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仿制药峰会2014在上海复旦世纪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开。来自西安杨森的注册事务资深总监李卫平就“如何看待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话题发表了主题演讲。

2014-04-09

Sci Rep:寅等利用二氧化碳生产蛋白质研究获进展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环境和能源问题,二氧化碳的封存、固定和转化技术备受关注。光合自养原核生物蓝细菌(cyanobacteria)由于生长相对快、不产内毒素、表达外源基因不形成包涵体等优点,成为二氧化碳生物转化的研究热点。通过对蓝细菌进行工程改造,已经可以将二氧化碳生物转化为一系列酮、醇、酸等化学品。

2014-04-11

PLoS ONE:彦等生物量分配模式来源研究取得进展

在低资源环境下,植物的生物量分配模式或表型的可塑性暗示着环境信号和个体发育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而不仅仅是植物发育上的延迟(个体发育漂变)。要理解环境因子对生物量分配模式或表型的影响,就必须区分生物量分配模式是来源于环境梯度还是个体发育漂变。

2012-11-18

凯:诺奖或为干细胞研究带来政策性优势

10月8日,山中伸弥和John B. Gurdon 两位科学家成为今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获奖理由是“发现成熟细胞能够通过再编程而具有多能性”。生物谷在第一时间采访到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分子医学中心主任李凯教授,他对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给予高度评价。 诺奖或为干细胞研究带来政策性优势 “这一奖项的公布或将影响部分国家和机构对干细胞研究的支持力度。

2012-11-09

Ann Bot-London:庆军等发现新的主动自花传粉机制

近日,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植物进化生态组研究生范永立在导师李庆军研究员的指导下,在云南临沧对姜科的长柄象牙参(Roscoea debilis)进行了两年的野外观察和实验,发现了自然界中一种新的延迟自交的自花传粉机制。研究结果在植物学类国际期刊Annals of Botany上在线发表。

2012-08-13

Cell Metab:校堃团队在治疗糖尿病候选药物FGF21研究上取得成果

上海 2013年5月22日电 /生物谷BIOON/ --5月7日,《Cell Metabolism》杂志全文发表了温州医学院李校堃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Adiponectin Mediates the Metabolic Effects of FGF21 on Glucose Homeostasis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in Mice"(Cell Metaboli

2013-05-22

兰娟领衔证明H7N9正向感染哺乳动物方向发展

一项关于H7N9禽流感的重大研究4月25日在世界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的官方网站在线发表。这篇由中国科学家团队完成的研究论文首次在国际上警示,H7N9病毒正在向适合感染哺乳动物方向发展,这使病毒更容易感染到人。 同时,这一研究成果首次对外公布了一例感染患者和一例受感染禽类的全序列基因。并在全球首次报告,发现H7N9的重症感染者会出现类似SARS病毒感染的细胞因子风暴。

2013-05-02

Neuron:卫东等揭示精神分裂症基因对人脑影响机制

上海交大特别研究员、Bio-X研究院李卫东博士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校合作,日前在《Cell》子刊、神经科学顶级期刊《Neuron》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揭示精神分裂症的基因对人大脑的影响机制。这一发现将为医学界通过基因治疗,改善大脑特殊区域基因缺失引发的认知和情感障碍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精神分裂症是最严重的精神疾病,病因迄今尚未阐明。遗传因素被视为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2013-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