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淀粉样蛋白的类型与阿兹海默病发病机理的模式
在两项研究中,科研人员报告说,天然与合成类型的β淀粉样蛋白(Aβ)肽引发了小鼠的大脑淀粉样斑块的独特模式,而大脑β淀粉样蛋白的不同类型可能对观察到的阿兹海默病患者的临床异质性有贡献。为小鼠接种来自散发
刘光慧研究组利用干细胞技术发现范可尼贫血症的新型致病机理及干预策略
2014年7月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及其合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发表了关于范可尼贫血症(Fanconi Anemia,FA)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成果,首次提出多组织干细胞加速衰老或衰竭是FA的根本性病因,并基于此发展出相应的干细胞、基因和药物治疗策略。
Nature:揭示mTOR导致肿瘤转移机制和药物INK128作用机理
通过对在癌症中表达蛋白的基因进行测序,Davide Ruggero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鉴定出一组导致前列腺癌发生转移的蛋白,而且还发现利用他们自己开发的新药INK128能够靶向这组蛋白。图片来自David Ruggero。
J:王恩多等运动型支原体无编校结构域的LeuRS的催化机理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Biochemical Journal 在线刊登了了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王恩多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A naturally occurring nonapeptide functionally compensates the CP1 domain of leucyl-tRNA synthetase to modulate aminoacylation activity”...
Plas Pro Poly:黄青等生物分子辐射作用机理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黄青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小组近年来致力于辐射生物光谱学研究并持续取得进展。最近,该研究组在蛋白质辐射作用机理及光谱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辐射分为电磁和粒子辐射,辐射技术在癌症治疗、农作物、微生物育种等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解密蛋白质是如何转变好坏胆固醇转机理
图为任罡博士(后一)和张磊博士 2012年2月19日,《自然-化学生物》杂志发表了中国籍生物物理学家任罡的题目为《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脂蛋白间传递胆固醇酯的结构机理》的论文。该论文被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网页头版头条报道。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伯克利实验室的张磊博士后,其在任罡博士指导下,通过国际合作方式,对胆固醇酯转移蛋白的功能机理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
PNAS:Spindlin1与组蛋白H3K4me3识别的机理
2012年10月17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在线发表了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许瑞明、饶子和课题组和NIBS朱冰课题组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文章题为Distinct mode of methylated lysine-4 of histone H3 recognition by tandem tudor-l
Cell Res:与干细胞和肿瘤功能密切相关的Hedgehog (Hh)信号通路的新分子调控机理
Hh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及成体组织器官的功能维持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功能紊乱常常导致各种人类疾病包括各种肿瘤的产生:如基底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肺癌和肝癌等。Hh信号是通过7次跨膜的G蛋白偶联受体Smoothened (Smo)来传递给下游转录因子Gli的,但是哺乳动物系统中将信号从膜蛋白Smo传递给转录因子Gli的中介蛋白及其分子调控机理并不清楚。
PLoS ONE:寻找细菌致病基因或加速对莱姆病发病机理的探寻
2012年10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者加速了他们对引发莱姆病细菌的基因的相关研究,这项研究或许会开发出新型的检测手段以及治疗莱姆病的疗法。莱姆病是由扁虱叮咬而出现麻疹、发烧等症状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文章中,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新技术可以提高其检测细菌基因的速度,是原来检速度的15倍以上,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One上。
PLoS Pathog:首次揭示鼠弓形虫进入大脑并影响个体行为的分子机理
2012年12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12月6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首次揭示了,寄生虫-鼠弓形虫如何进入到人类大脑中来影响宿主的行为表达,这项研究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和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者开展。 鼠弓形虫可以引发弓形体病,这种寄生虫比较常见,其可以感染全球30%至50%的人群,同样也可以感染动物,如家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