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剑华-董宝机医学人才培养基金颁发仪式在中山医院举行
11月1日,第四、五届朱剑华-董宝机医学人才培养基金颁发仪式在中山医院举行。中山医院王玉琦院长、校友陈松鹤教授、朱同玉副院长以及相关临床科主任、受资助医生等出席颁发仪式。 颁奖会上,朱同玉简要介绍了第四、五届朱剑华-董宝机医学人才基金选拔过程及获奖者的基本情况。获奖者林瑾仪、卢韶华医生汇报了自己近几年的工作成果及未来的研究计划。
2011年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朱玉贤
朱玉贤 朱玉贤,教授,博士生导师,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理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1989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植物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华盛顿大学生物系做博士后。1991年6月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1年被教育部聘为"*"特聘教授,2003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ACS Chem Biol:朱顺义等基于昆虫防御素的新分子设计研究或进展
最早起源于欧洲的蛆虫疗法(Maggot therapy)是一种自然的生物疗法,用于治疗传统抗生素无法治愈的严重性创面感染。最近,欧洲科学家发现蛆虫疗法的关键效应分子为一类多肽类防御素物质。这类昆虫防御素由40个左右的氨基酸组成,含有3对二硫键。它们主要靶向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膜组分,而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活性较弱。另外,该类分子不易化学合成或基因工程重组导致药物开发进展缓慢。
PLoS Genet:朱冰等揭示组蛋白四聚体拆分研究获进展
2013年6月6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朱冰实验室在《PLOS Genetics》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H3.3-H4 tetramer splitting events feature cell-type specific enhancers”的文章。这篇文章首次报道了组蛋白H3.3-H4四聚体拆分事件的全基因组分布情况,并发现H3.3-H4四聚体拆分事件富集于增强子。
:朱焕章等首次利用ZFN技术证实一种HIV治疗策略的有效性
近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朱焕章课题组首次利用ZFN技术在HIV感染及潜伏感染细胞系上证实了一种治疗艾滋病病毒(HIV)策略的有效性,为彻底根除HIV开辟了一条新的途经。 该文发表在Nucleic Acids Res在线发表,相关工作亦已申请了中国专利。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导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Plant Physio:朱永官等光合生物甲基化砷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朱永官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一直致力于研究生物对土壤和水体中砷的转化(包括甲基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该研究团队的部分研究结果近期发表于国际杂志Plant Physiology 和New Phytologist ,并且他们在线发表于Trends in Plant Science的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这些研究结果和相关国际最新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建议。
Nat Commun:朱宝利等人体肠道细菌耐药基因研究获进展
人体肠道中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其数量超过人体自身细胞的10倍以上。这些微生物的基因组中(microbiome)蕴含大量的遗传信息,被称为是“人体的第二个基因组(the second genome of human body)”。人体肠道微生物对人体肠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人体自身的发育、免疫及疾病的产生等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朱幼棣:医药不分家医保不作为 医改无动力
中国新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然而新医改今后何去,新一轮医改进程中应当针对性的研究哪些问题?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高级顾问朱幼棣对此表示,借鉴国外及港台地区的经验,医药分家仍是医改未来趋势,而医保体系的不作为也是当前医改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这是记者从第23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营销高峰论坛上获得的最新消息。
Blumea:朱华等植物分类学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朱华研究员基于20多年对茜草科粗叶木属植物的调查、分类鉴定和研究经历,对泛马来西亚地区该属植物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确定有131个种,5个亚种和6个变种,在研究中新发现了41个新种,3个新亚种和3个新变种。这些新植物种分别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婆罗洲、马来半岛、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及所罗门群岛等。 粗叶木属植物约有200个种,为全热带分布属,以亚洲热带地区为种多样性中心。
Nat Genet:朱玉贤等在解析亚洲棉基因组上获进展
近日,在线出版的《自然?遗传》杂志发表了题为“Genome sequence of the cultivated cotton Gossypium arboreum”的研究论文,全面报道了朱玉贤院士和其研究团队在解析亚洲棉基因组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