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称鸟类“印记行为”与甲状腺激素有关
刚出生的雏鸟会将首次看到的移动物体视为“父母”,这就是鸟类的“印记行为”。日本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鸟类脑内的甲状腺激素对这一现象的产生起到关键作用。 “印记行为”是通过直接印象进行的学习行为,只限于鸟类出生后很短时间内,错过了这段时间,这种学习能力就会丧失。
PNAS:揭示双酚A破坏生殖系统
2012年9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刊登于PNAS期刊上的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新的证据表明塑料添加剂双酚A(bisphenol A, BPA)能够破坏女性的生殖系统,导致染色体损伤、流产和出生缺陷。 在这项研究中,华盛顿州立大学遗传学家Patricia Hunt 和同事们报道,在体内含有的BPA水平类似于人体内的恒河猴中,他们观察到生殖异常。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脑损伤有性别差异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日前公布的研究报告称,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中,女性脑部所受损伤大于男性。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比了10名新确诊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且未接受治疗的女性、20名存在同样情况的男性及50名健康男女的大脑状况。他们发现,女性患者的大脑白质受损更多,其受影响的部位主要是大脑前部的扣带束和前扣带皮层。
PLoS Pathog:首次揭示鼠弓形虫进入大脑并影响个体行为的分子机理
2012年12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12月6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首次揭示了,寄生虫-鼠弓形虫如何进入到人类大脑中来影响宿主的行为表达,这项研究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和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者开展。 鼠弓形虫可以引发弓形体病,这种寄生虫比较常见,其可以感染全球30%至50%的人群,同样也可以感染动物,如家猫。
Clin Infect Dis:干预疗法或促进婴儿期HIV感染者的安全行为
2012年11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国外的研究者指出随着在婴儿期感染HIV的人群逐渐经历青春期以及成年期,在其进行性行为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健康行为的引导来避免HIV的传播以及感染。
JAMA:比较电话施予的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研究
芝加哥–据6月6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一项研究披露,那些接受通过电话施予的认知行为疗法(T-CBT)的罹患严重抑郁症的患者与那些接受面对面CBT的患者相比有着较低的中断治疗的发生率,且在治疗结束时,电话施予的治疗就症状的改善而言不比面对面的治疗差;然而,在6个月随访的时候,那些接受面对面CBT的患者要比那些接受电话施予的CBT的患者的抑郁程度要低。
Cell Res:microRNA途径调节生殖细胞增殖与分化
microRNA(miRNA)途径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本文中,研究人员在线虫中对于miRNA途径中两个特异蛋白进行了研究,试图发现miRNA在调节生物学事件中更多的功能。 ALG-1和ALG2是Argonaute蛋白家族的成员,研究人员发现,突变的ALG-1和ALG-2会导致线虫的子代数量减少。
JCO:卵巢癌生殖系BRCA1/2测试
近日,科学家建议无论家族史情况如何,诊断患有非黏液性卵巢癌妇女进行生殖系BRCA1/2测试,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杂志上。
:中科院神经所研究人员发现果蝇行为灵活性的神经机制
8月23日,《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郭爱克研究组题为“调节果蝇视觉逆转学习的一个伽马氨基丁酸能的抑制性神经环路”的研究论文。
Nature:郑晓廷等早期鸟类繁殖行为研究获进展
3月18日,《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及其团队成员与山东临沂大学郑晓廷、王孝理、王岩,以及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Fritz Huchzermeyer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早白垩世鸟类卵泡的精美保存对研究恐龙繁殖行为的意义”(Exceptional preservation of ovarian follicles in Early Creta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