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软体征与小脑-大脑功能连接异常有关
神经软体征是精神分裂症重要的生物标志物。传统定义上,神经软体征被认为是一组轻微的神经系统异常的异常表现,主要体现在运动协调、感觉整合、抑制功能的缺损,但其行为水平的缺损缺乏相对应的脑区定位。已有研究显示,神经软体征的缺损与特定的脑功能网络紧密相关。然而,以往研究仅关注神经软体征运动协调缺损的大脑功能连接机制。已有研究证据发现小脑是多种
《科学》子刊:脐带血中真有“年轻因子”!中国科学家发现脐带血来源的外囊泡,能全面改善组织器官的衰老状态
为了对抗衰老,人类想出了无穷多的方法,其中最为疯狂的不过“换血逆转衰老”,这故事可谓波澜起伏悬念丛生,然而年轻血液中是否真的存在所谓“年轻因子”呢?2017年,Tony Wyss-Coray团队曾在脐带血中寻找到能够改善脑功能的TIMP2蛋白。近期,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又在脐带血中发现了新的抗衰成份——源于间充质干细胞(MSC)
研究揭示组装因子Psb27调控光系统Ⅱ组装修复的结构基础
光合作用是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光系统Ⅱ(Photosystem Ⅱ, PSⅡ)位于放氧光合生物类囊体膜上,是光合水氧化的重要场所,具有光合放氧功能的PSⅡ核心复合体(PSⅡ core complex)是一个由20个蛋白亚基、锰簇、色素分子等多个辅助因子组成的色素膜蛋白复合体。探索PSII的结构及其
研究揭示人胚胎干细胞源心血管前体细胞及其分泌因子促进缺血/再灌损伤心肌修复的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杨黄恬课题组在Stem Cell Transl Med上,在线发表了题为Neurotrophin-3 contributes to benefits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derived cardiovascular progenitor cells agains
研究发现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大型转运蛋白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怀疑细胞胆固醇转运蛋白的突变与精神疾病有关,但很难证实这一点,也很难确定其背后的机制。近日,发表在《生物化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综合细胞材料科学研究所Kazumitsu Ueda领导的研究团队提供了证据,证明ABCA13蛋白被破坏的小鼠表现出精神分裂症的标志性行为。ABCA13属于一种称为ATP
植物减数分裂纺锤体组装研究获进展
减数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正确组装对于同源染色体的准确分离极其重要。但是,不同物种间纺锤体组装的机制并不保守。在哺乳动物、线虫和果蝇中,对纺锤体的组装机制研究较为深入。然而对于植物性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组装的机制研究还十分缺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程祝宽团队通过图位克隆方法,鉴定出了水稻中的PRD1基
Science:破解细胞每次分裂时染色体正确遗传之谜
2021年1月11日讯/生物谷BIOON/---有机体从单个细胞开始,经过几百万次分裂,最终产生了骨骼、心脏、大脑和其他组成生命的成分。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主要动力是DNA通过染色体在每个子细胞中的分离而发生转移。在每次细胞分裂过程中,所有染色体的复制和精确分布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遗传的染色体成分发生了改变,哪怕是轻微的改变,也会导致出生缺陷和某些癌症。在一项
基于CRISPR/Cas9的单细胞谱系追踪,揭示癌症异种移植物转移的速率、途径和驱动因子
2021年1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当癌症局限于身体的一个部位时,医生通常可以通过手术或其他疗法进行治疗。然而,大部分与癌症有关的死亡,是由于它的转移倾向,发送自己的种子,可能在全身生根。转移的确切时刻转瞬即逝,迷失在肿瘤中发生的数百万次分裂中。美国怀特黑德研究所成员Jonathan Weissman说,“这些事件通常是不可能实时监测的。”如今,
研究发现新的种属特异性丙肝病毒宿主因子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钟劲课题组与北京大学教授魏文胜课题组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题为TRIM26 is a critical host factor for HCV replication and contributes to host tropism的研究论文。丙肝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
抑制凝血因子可以降低脑转移
2021年1月10日讯/生物谷BIOON/---只有当癌细胞首先离开细小的血管,进入到脑组织中,才能形成脑转移。为了促进这一步,癌细胞会影响血液凝结,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和海德堡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能够在小鼠身上证实这一点。癌细胞会主动促进血栓的形成,这有助于它们在脑部毛细血管中停滞,然后穿透血管壁。抑制凝血因子凝血酶的药物能够减少这种实验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