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科学家利用果蝇揭示昼夜循环的机制

最新研究揭示了日常生活的节律如何在大脑中被编码,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近日发现,负责维持时间的不同神经元细胞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会都会变得具有活性,尽管这些神经元具有相同的分子时钟,相关研究刊登在了国际杂志Science上。

2016-03-04

昼夜节律与生育机制存在关联

在哺乳动物中,中年雌性动物开始进入绝经期的这个过渡期,动情周期开始变得越来越不规律。而一项发表在《Cell Report》上面的文章指出,他们可以通过控制小鼠所处环境中的明-暗变化,来控制中年雌性小鼠的动情周期。他们指出,通过调节周期性的光线变化(即光照周期),既可以改善小鼠的这种动情周期,也可以导致动情周期更加紊乱。

2015-08-27

“旋转木马”上的蛋白质:昼夜节律和生理节律的连接点

有研究从分子原子层面,掀开了生理节律机制神秘面纱的一角。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地球每天的自转周期(20小时)被“编码”进了KaiC蛋白的原子层面结构。KaiC是蓝藻中的一种蛋白质,直径大小为10nm。该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有关生物钟学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生物钟的生理节律是如何决定的?而且该研究对于未来发展针对生理节律紊乱的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5-06-29

昼夜颠倒,肠道菌群也会吃不消

倒时差带给你的可能不止是哈欠连天和黑眼圈——以色列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类和小鼠肠道内的菌群会受到宿主生物钟的影响,宿主生物钟的紊乱会左右肠道细菌的丰度变化,进而提高出现肥胖和代谢问题的风险。研究论文

2015-03-26

eLife:控制机体昼夜节律钟同步的特殊基因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eLif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索尔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可以调节睡眠的觉醒昼夜节律的基因,这种名为Lhx1的基因或许就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新型靶点,供其开发帮助夜班工人及时差综合症患者改善昼夜节律的疗法,同时也为开发治疗一系列睡眠障碍的靶向疗法提供思路。

2014-08-15

:睡眠觉醒周期和Aβ昼夜变化在阿尔茨海默氏病的意义

2012年9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阿尔茨海默氏病(AD)临床发作之前,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Aβ)就已经开始聚集。在Aβ聚集发生以前,大脑组织间液(ISF)的细胞外可溶性Aβ浓度(该浓度受神经活动和睡眠 - 觉醒周期所调节),与大脑中Aβ的沉积量相关。 随着衰老过程的不断进展,人类的睡眠数量和质量逐渐下降。这种下降在AD患者表现得更明显。

2011-07-25

:睡眠觉醒周期和Aβ昼夜变化在阿尔茨海默氏病的意义

2012年9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阿尔茨海默氏病(AD)临床发作之前,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Aβ)就已经开始聚集。在Aβ聚集发生以前,大脑组织间液(ISF)的细胞外可溶性Aβ浓度(该浓度受神经活动和睡眠 - 觉醒周期所调节),与大脑中Aβ的沉积量相关。 随着衰老过程的不断进展,人类的睡眠数量和质量逐渐下降。这种下降在AD患者表现得更明显。

2012-11-18

Cell Rep:昼夜节律的破坏会影响体内血管的生长

2012年8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昼夜节律的破坏会影响体内血管的生长,从而导致如糖尿病、肥胖和癌症等的发生,据瑞典林雪平大学和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一项新的研究证实。现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报告论证了昼夜节律的中断会立即抑制斑马鱼胚胎体内血管的生长。

2012-08-29

营养所研究人员发现节律调控胰岛素敏感性的关键分子机制

近日,最新一期的国际学术期刊Hepatology正式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翟琦巍研究组的研究论文“CLOCK/BMAL1 Regulates Circadian Change of Mouse Hepatic Insulin Sensitivity by SIRT1”。

2014-06-18

Sci Transl Med:缺觉和昼夜倒班可能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4月12日,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对缺觉、昼夜倒班的员工或其他生物钟失调者而言,昼夜节律紊乱可能损害身体制造胰岛素的能力并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波士顿布里格姆妇科医院的研究者奥菲尤·巴克斯顿等人让21名健康试验对象在受控环境中度过近6周。其间,试验对象的饮食和活动水平保持稳定。在研究开始阶段,每名试验对象保持正常作息规律。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