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增选88人入围:施一公入围,饶毅未入围
5月20日,中科院官方网站发布公告《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关于公布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公告》,公布201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入围有效候选人共391人。据了解,院士增选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相比过去十年,今年入围候选人数量最多。
卢煜明、施一公、支志明等3名中国科学家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从上至下,从左到右分别为:陈雪梅、杨薇、邓兴旺、支志明、卢煜明、施一公) 美国当地时间4月30日,美国科学院公布了新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单。其中加州大学河滨分校陈雪梅,耶鲁大学邓兴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杨薇(Yang Wei)教授等3名华裔美籍科学家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香港大学支志明、清华大学施一公等3名中国人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施一公:我回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
图为良师益友颁奖现场施一公按动大屏幕按钮。研通社记者 王皓冉 摄 在清华,生命学院教授施一公是学生们心目中的明星。1990年,他从清华赴美留学,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36岁即成为该校分子生物学系最年轻的正教授。2008年,旅美18年的施一公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回到清华大学工作,这被认为是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
施一公:继发性主动转运蛋白折叠与运输机制综述
来自清华大学生科院的施一公教授近期发表了题为“Common folds and transport mechanisms of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ers”的综述文章,聚焦于继发性主动转运作用元件的常见折叠,以及共有的转运机制。通过一些结构信息,分析新发现结构,生化和计算模拟证据相关的作用机制。
清华大学:施一公研究团队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实验室在《Genes&Development》发表名为“MechanisticinsightsintoCED-4-mediatedactivationofCED-3”的学术论文。 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与人的生长、发育、衰老以及死亡息息相关。临床数据表明细胞凋亡的异常会导致严重病变,比如癌症、老年痴呆症等等。
Science:施一公等揭示TALE蛋白特异性识别DNA分子机制
2012年1月5日的《科学》在线报道称,清华大学颜宁教授研究组、施一公教授研究组以及美国普渡大学朱健康教授合作研究,揭示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蛋白(TALE)特异识别DNA的分子机理。 TALE (Transcription Activator Like Effectors)植物致病菌Xanthomonas通过III型分泌系统注入到宿主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
Nature:施一公邓兴旺研究组合作揭示植物感受UVB分子机理
3月1日,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北京大学邓兴旺教授研究组合作在《自然》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basisofultraviolet-BperceptionbyUVR8”的论文,解析了植物拟南芥感受紫外线B波段(280-315nm)的光受体UVR8的晶体结构,并对其感光机理做出了解释。
清华举行新生开学典礼 施一公勉励学生追求卓越
图为开学典礼现场。记者 郭海军 摄 8月18日,清华大学2011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在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隆重举行。3300余名2011级本科新生及千余名新生家长出席开学典礼。 图为顾秉林院士发表讲话。记者 郭海军 摄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发表了题为《弘扬清华精神 践行人文日新》的讲话。
施一公团队的科研成果入选2011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2011年12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AAA+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入选201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这是该研究团队继2010年之后再次入选该奖项。 生物大分子机器是指生物体内利用能量来完成纳米水平上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复合物,在许多生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AAA+分子机器是一类最广泛的生物大分子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