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倡导发展生物质新能源,龙力生物参加中丹生物质能源研讨会

4月22日,由丹麦创新中心与丹麦投资局举办的中丹生物质能源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加强中国和丹麦在生物质能领域中的科研合作,并且为双方在技术转让和项目合作中的潜在机会搭建沟通的平台。为了解国内外同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便于企业能源发展战略定位,龙力生物董事长程少博与研发中心总监肖林参加了此次会议。

2013-05-08

诺奖得主Hartmut Michel:生物燃料并非理想能源

HartmutMichel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人。在对有关生物燃料的炒作感到忍无可忍后,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开始努力说服人们:从产出来看,生物燃料是没有意义的,通过光伏电池来利用太阳能才是正道。 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HartmutMichel教授 生物燃料常常被描述为零二氧化碳排放、用来对抗全球变暖的理想武器,被吹捧为是减少全球对化石燃料依赖的解决方案。

2013-05-03

国家林业局能源林研究中心召开第一届理事会

2013年1月12日,国家林业局能源林研究中心第一届理事会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召开,来自省林业厅、省国有林管理局、安徽林科院、安徽农科院的理事代表及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相关专家参加会议。中心主任吴丽芳研究员作工作汇报,并提出中心未来发展规划。参会理事就工作汇报进行讨论,并确定了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的运行模式。 会议由省林业厅党组成员、能源林研究中心理事长汪炳瑜主持。

2013-01-25

世界首部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图册问世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第三次全体会议1月13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会议推出世界第一部全球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分布图册,这也是一部在互联网上向公众开放的地图册。 推出这一图册,是为了评估和分类全球能用来产生可再生能源的自然资源,如太阳光照、风力、潮汐等。地图汇集了不同研究机构和企业提供的图谱和数据,据此首先形成了各国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的详细分布图。

2013-01-15

农林牧渔行业:生物能源企业柳暗花明

近日国务院下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将生物产业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认为目前生物产业企业规模偏小,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研发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创新不足,因此要想成为战略性产业,我们认为必须在各个细分领域内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有规模效益,研发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撑,在生物农业方面我们认为生物能源的发展空间最大,重点推荐中粮生化和龙力生物。

2013-01-29

欧委会投入12亿欧元加速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

2012年12月18日,欧委会在严格筛选的基础上,决定投入12亿欧元,启动23项创新型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预商业化中试示范项目。项目涵盖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包括:生物质能源(主要为第二代生物燃料)、集中式太阳能发电(CSP)、地热能发电(GTP)、风力发电、海洋能发电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网管理(智能电网)。投入的资金主要来自欧洲碳排放交易系统(ETS)向新进入者销售的2亿碳排放交易权(NER)。

2013-02-01

秸杆变燃油能源可种植

20日,一条万吨级生物质燃油生产线在武汉正式投产,以后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可以加工转化为航油、汽油和柴油,供飞机汽车使用。这一被称为“革命性”的生物质能源实验,能否破解石化资源逐步枯竭的危机?梦想照进现实 20日投产运行的阳光凯迪生物质燃油燃气厂位于武汉市东郊一片荒山之中。占地300多亩的厂区,分为原料区、气化区和液化区。“我们吃进的是秸秆,吐出的是生物质油。

2013-01-25

英高校新研究:模拟光合作用制造氢能源

英国多所知名高校日前启动了一项新研究计划,通过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将太阳光转化为可利用的氢能源。 该项目首席研究员、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科学家茹莱亚·比特表示,研究人员将利用合成生物技术,把微型太阳能板与微生物绑定,建立起人工模拟的光合系统,从而将吸收的太阳光转化为氢和氧。 比特说:“人工光合系统将能捕获太阳光,制造生产出‘无碳’新能源——氢,这一能源可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和发电等领域。

2013-01-25

“863计划”微藻能源研究项目启动

近日,沈阳院承担的“新型能源藻培养与能源产品转化技术”项目启动暨工作交流会在沈阳召开。国家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相关领导、项目责任专家、各课题、任务的负责人及相关学术人员等共20余人参加,沈阳院作为项目牵头单位承办了此次会议。 会议由项目负责人沈阳院常务副院长胥维昌和项目首席专家杨晓奕主持,项目管理单位领导向参会人员详细解读了“863计划”管理办法,并对项目实施过程管理作了重要指示。

2012-11-19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高安全性阻燃生物质复合材料动力锂电池隔膜

在中科院“百人计划”、科技部“863”储能电池重大专项、山东省杰青基金和青岛市重点实验室等攻关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仿生能源与储能系统团队历经3年多的科研攻关,在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安全性阻燃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动力锂电池隔膜,并达到中试生产规模。

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