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ACS:新型泡沫材料可吸附干细胞并促进其成熟分化

2012年12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 --正如骨头可以牢牢固定住身体一样,我们的细胞也存在“支架”可以将机体固定住,这种支架称作细胞外基质或ECM,不仅仅使得细胞附着,而且可以提供细胞的吸附位点或粘着点,从而使得细胞可以结合,就好像是骨骼将肌肉固定于某处一样。

2012-12-12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高安全性阻燃生物质复合材料动力锂电池隔膜

在中科院“百人计划”、科技部“863”储能电池重大专项、山东省杰青基金和青岛市重点实验室等攻关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仿生能源与储能系统团队历经3年多的科研攻关,在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安全性阻燃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动力锂电池隔膜,并达到中试生产规模。

2012-11-19

Nanoscale:MRI造影剂材料研究获进展

由于其安全、灵敏性,MRI已成为现代医学临床诊断中最重要的影像技术之一。在医学MRI扫描中有30-40%的病例,需要使用各类MRI造影剂。目前,临床上使用的MRI造影剂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以钆及其络合物为代表的T1加权的MRI造影剂,也称正造影剂,主要反映的是纵向,的恢复;另一类是以超顺磁纳米氧化铁为代表的T2加权的MRI造影剂,也称负造影剂,主要反映的是横向磁场的减弱。

2013-03-14

中山大学研发的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获准临床使用

导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刘小林教授用废弃的截肢自主研发出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神桥”,可直接造福于因神经缺损而致残的患者。这是全球继美国在2008年获准临床使用与上市的同类同质材料后,我国自行研发的国内唯一获正式批准的缺损神经修复材料。

2012-11-19

J Materi Chem:潘浩波等生物活性材料微环境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筹)人体组织与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潘浩波副研究员领导的科研攻关小组近期在生物活性材料微环境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上。 生物材料的降解会在局部营造一个不同于生理条件的微环境,这时材料周边pH值发生显著性变化,研究同时发现碱性微环境对成骨意义重大。

2012-11-18

法国议会决定 明年起婴儿食品包装禁用双酚A材料

法国议会13日投票决定,从明年开始禁止婴儿食品包装使用含双酚A的材料。 法国参议院、即议会上院当天通过一项法律,“禁止生产、进口、出口和经营所有含双酚A成分的食品包装”。根据这项法律,法国定于2015年全部食品包装禁止使用双酚A。 法新社报道,双酚A通常用于“聚碳酸酯”类硬塑料瓶,或是用作食品和饮料罐的密封内衬。一些动物实验显示,双酚A对大脑和神经系统有害。

2012-12-18

ACIE:稀土掺杂无序结构晶体材料光物理研究获进展

稀土掺杂无序结构晶体是一类庞大的发光和激光材料体系,因其优良的光学性能在激光、绿色照明光源、平板显示、生物探针等领域具有广阔用途,但是关于替代无序分布阳离子格位的稀土离子在其中的确切位置对称性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主要原因是实验观测到的稀土离子表现出的光谱学位置对称性远低于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的结晶学位置对称性。

2012-12-14

纳米生物材料专委会成立

11月18日~21日,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纳米科学技术分会纳米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武夷山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主办,福州大学生物和医药技术研究院协办,来自中国各大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多位杰出专家学者与会,生医药院院长张其清教授被推举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2-11-28

Genome Res:新方法让甲基化分析不再受限于材料

对于基因组水平的DNA甲基化研究,您有好几种方法可以选择,比如,全基因组亚硫酸氢盐测序。这种方法带来了高分辨率且全面的甲基化模式检测,但它需要大量的起始材料。在构建文库时,通常需要5μg以上的基因组DNA。因此,对于起始材料有限的样本,这种甲基化分析方法不适用。 相比之下,低代表性的亚硫酸氢盐测序需要的起始DNA要少一些,但同时牺牲了全面性。与分析整个基因组不同,这种方法聚焦于基因组的特定区域。

2012-11-19

蜘蛛丝+碳纳米管=新一代器械材料

2013年9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了一项利用蜘蛛丝蛋白结合碳纳米管而形成了一种极其细小的线状新材料。这种新材料具有高强度、可生物降解等明显优势,有望作为新一代生物医疗器械材料。

2013-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