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刘平生组合成脂滴类似物 有潜力作为新型载药系统
最近,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刘平生组在纳米科学权威期刊《ACS Nano》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onstruction of Nano-Droplet/Adiposome and Artificial Lipid Droplets”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建立了一种构建脂肪体和人工脂滴的新方法,填补了单层磷脂膜细胞器体外研究体系的空白,为脂滴生物学的研究和纳米药物载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
德国纳米药物公司Leon融资2000万美元助力新型载药系统研发
德国纳米药物研发者GmbH公司最近宣布,公司将进行一项总额达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用于公司的新型纳米载药系统MJR的开发应用。GmbH公司不同于其他生物医药公司,它专注于利用公司独特的纳米载药技术改造现有的失去专利保护的药物活性成分,使其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Mol Pharm:马光辉等开发出新型难溶性抗肿瘤药物靶向给药系统
多数抗肿瘤药物因其本身的难溶性而无法实现有效的靶向递送,进而严重影响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紫杉醇(Paclitaxel, PTX)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难溶性抗肿瘤药物之一,其对肺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均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为了解决其难溶问题,现用临床注射制剂(Taxol®)是将其溶解于聚氧乙烯蓖麻油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媒后再行给药。
CPhI Conferences将举办第二届新型给药系统峰会
上海2012年7月23日电 /美通社亚洲/ -- CPhI Conferences继2011年成功举办第一届新型给药系统中国峰会(NDDS China 2011)之后,将于2012年10月22-24日以“了解中国最受关注的给药系统及制剂技术,促进产品差异化及产业化”为主题,在上海举办第二届新型给药系统中国峰会(NDDS China 2012)。 全球给药系统的开发和产业化研究呈现增长态势。
“新型纳米载药系统研究”获2013上海药学科技一等奖
以药物制剂研究中心李亚平、尹琦、张志文、于海军、高瑜、沈佳楠为主要成员的科研团队开展的“提高耐药肿瘤治疗效果的新型纳米载药系统研究”获2013年度上海药学科技一等奖。
哈佛科学家利用DNA构建新型载药系统
最近来自哈佛大学Wyss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利用DNA构成一种笼状分子,这种分子有望做为新型载药系统。科学家通过一种将不同片段的DNA通过碱基配对的方式接合来控制其形成一个个不同的笼状结构。它们首先构成了一个三脚架型的DNA分子,然后又利用这些分子构建出了多面体分子。这些构成的笼状分子要比构成这些"笼子"的DNA元件的4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