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初步揭示细胞表型变异的发育时空特异性
“求同存异”是所有生物过程的固有属性。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的基因表达、细胞行为、发育过程、形态结构等,在大体一致的前提下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变异。当前的研究大多聚焦于解析“同”,即分子或细胞的平均行为如何被调控,而对于“异”的理解,即表型变异的程度、特性、意义和调控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细胞水平解析表型变异对于理解生物过程的基本调控规律不可或缺。线虫的发育
精准医疗召唤数字PCR
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一词最早由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在2011年发布的一份有关精准医学方面的报告《迈向精确医学——构建生物医学研究的知识网络和新的疾病分类法》中提出。到2015年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将这一医学概念展示在公众的面前,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科技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并成立了中国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由此
科技部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人工智能重点专项启动
12月29日上午,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林浩添主持的2018年科技部“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的资助项目——“常见致盲、致畸、致死疾病的人工智能筛查诊断系统研发和临床试验”项目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州珠江新城院区)正式启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医疗专委会主任班晓娟、解放军总医院研究员王卫东、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兼附属眼科医院院长刘奕志、亚非眼科学会主席吴乐正、中山大学科研
小海龟科技打造数字PCR生态圈,持续推出華、青、炎三款 数字PCR产品
数字PCR自2013年正式推出以来,备受基因检测与分子诊断领域工作者的青睐。数字PCR是当前最灵敏、易解读的基因检测技术,能够实现单分子水平的检测精度,而且不需要对照标准样品和标准曲线即可实现绝对定量,被认为是继荧光定量PCR(qPCR)和高通量测序(NGS)之后,基因检测和分子诊断领域最令人振奋的创新,是继基因测序技术之后又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新兴技术和产业。小海龟科技厚积薄发,从无到有,另辟蹊径
Science:对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表型进行分类,有望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8年12月1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德国研究人员可能发现了一种更好的方法来治疗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患者。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12月7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mechanistic classification of clinical phenotypes in neuroblastoma”。图片来自Dr. Maria T
打通表型与调控机制的代谢通路 —— 翻译后修饰组 + 代谢组联合分析
小海龟科技首款全自主国产数字PCR系统BioDigital·華,于肿瘤基因突变检测表现亮眼!
作为首款全自主国产数字PCR系统,且实现产品化、规模化生产的小海龟科技数字PCR BioDigital·華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如何?客户M将其应用于肺癌基因突变的热点检测,包含EGFR L858R、19外显子缺失及T790M,不论是仪器稳定性及检测极限值,都能与进口品牌匹敌,显示出国产自主高端技术产品的一线曙光,有望打破目前进口垄断的市场僵局。实验分别使用了高浓度(3.25x10
应对药物滥用障碍 美国推出首款数字处方疗法reSET®
诺华旗下山德士(Sandoz)和Pear Therapeutics11月20日宣布,针对药物滥用障碍(SUD)患者推出产品reSET。reSET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美国FDA授权的数字疗法处方,现在可立即使用。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与单独的门诊治疗相比,在门诊治疗和应急管理中使用reSET,显着改善了药物滥用的戒断并提高了医院对患者的保留。通过国家药物滥用研究
“人类表型组计划”国际研究联盟成立
10月31日,第二届国际人类表型组研讨会(2018谈家桢国际遗传学论坛)在沪开幕。开幕式上 “人类表型组计划国际协作组”和“中国人类表型组研究协作组”宣告成立,吹响了“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的集结号,标志着由中国科学家倡议发起的“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已得到多国科学家的认同和参与。聚集国内外数百名科学家,通过对人体从宏观至微观的多个层次的表型特征进行跨尺度多维度研究,首次在国际
英国将投资5000万英镑建立5个AI数字病理学成像中心
近日,动脉网通过外媒资讯获悉,英国商务大臣Greg Clark于当地时间11月6日向媒体公布,英国将建立5个新的AI数字病理学成像中心,汇集来自学术界、慈善界和业界的代表,以加速发展英国的疾病诊断事业。中心预计将于2019年投入运营。分别为:牛津智能医学影像国家联盟、利兹北方病理成像协作组织、格拉斯哥数字诊断AI工业研究中心、考文垂病理图像数据中心以及伦敦医学成像中心。格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