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癌症起源的新线索
不同类型肿瘤的产生依赖于DNA损伤效应、细胞周期关键点以及凋亡的特定蛋白质的突变。(Credit: Image courtesy of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Biomedicine-IRB) 近日,来自巴塞罗那生物医药研究所(IRBB)和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MSKCC)的研究者揭示了癌症起源新的研究信息,这项研究刊登在了国际著名杂志PNAS上。
Nature:发现存在于人胃肠道中的一种新的基因指纹
2012年12月0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我们身体含有的微生物基因数量远比人基因多得多。一项新的研究提示着正如人DNA在不同人之间存在变化,肠道中大量的微生物DNA也是如此。 这项研究是首次列举生活在肠道中的细菌的基因变异,在肠道中,这些细菌从食物中获取营养、合成维生素、对抗感染和产生在自然条件下降低炎症的化合物。
mBio:揭示莱姆病研究新线索
2012年12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刊登在12月4日的国际杂志mBio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州大学的研究者揭示了,引发莱姆病相关细菌的一些线索,旨在帮助研究者开发出新型的降低感染的技术。这项研究中,研究者揭示了白足鼠(伯氏疏螺旋体的宿主)的免疫系统对于不同细菌菌株可以产生不同的免疫反应,这或许帮助研究者开发抵御感染的新方法。
JBC:研究发现HCV损害肝脏的线索
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丙型肝炎病毒进入肝细胞的触发机制——该机制揭示这种严重的和可能致命的病毒怎样开始损害肝脏。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生物化学杂志,这项研究可以给科学家指明今后病毒治疗的发展方向。 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早期阶段,研究人员发现,该病毒结合到肝细胞表面的受体上,激活PI3K和AKT,这两种蛋白质控制细胞生长和代谢,使得HCV进入肝细胞。
PLoS ONE:新型DNA指纹技术可追踪癌症的扩散原因
2013年7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等处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报道了癌症细胞如何融入到血细胞中随后扩散到全身的证据,研究者在文章中对进行骨髓抑制的癌症病人及骨髓捐献者使用DNA指纹法,从而揭示了病人机体中陆续出现的转移性癌细胞可以携带部分基因组,融入到杂合的癌细胞中,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ONE上。
Science:蟒蛇或为心脏病治疗新线索
蟒蛇可以在整整一年中不吃食物,一旦它们真的能够吃上一餐时,它们的心脏的大小几乎增加了一倍。 一项新的研究报告说,这种心脏的气球样膨胀是由脂肪酸分子引发的。 由于这种蛇在餐后心脏的戏剧性增大可以与在训练有素的运动员中所见的心脏的有益的增长相媲美,这些发现可帮助研究人员根据这些脂肪酸的作用研发可能在发生心肌梗塞或中风后增强心脏功能表现的新药,或是可减少因疾病而引起的危险性心脏增长的新药。
外媒:指纹识别推动生物识别技术市场快速成长
Genome Med:癌症细胞的特殊DNA“指纹”
不管癌症处于哪个阶段或者哪种类型,其似乎都可以共用一种名为表观遗传组的签名,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Genome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吸附在DNA上、广泛分布及具有一定化学标记的新型甲基基团,这些标记可以帮助管理是否基因需要开启或关闭,以便最终揭示细胞的行为表现。
iPhone指纹扫描仪将用于识别恐怖分子
北京时间12月7日晚间消息,美国联邦调查局(以下简称“FBI”)计划于明年测试基于iPhone和iPod Touch的指纹扫描设备,以帮助执法人员迅速识别犯罪嫌疑人的指纹。
Curr Biol:细胞骨架或可诱发细胞增殖 或为揭示肿瘤形成提供线索
来自葡萄的研究人员发现,细胞骨架或可通过控制细胞硬度的特殊蛋白的活动进而诱发细胞增殖,在整个过程中癌基因会变得具有活性,从而引发有机体中肿瘤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