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细菌耐药性新机制

第三世界国家公共卫生领域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就是结核病菌的多种菌株对抗生素和其他传统药物已产生耐药性。 如今,日本和瑞士的科学家已观察到某种细菌用来躲避医疗军械库最佳武器袭击的且此前并不为人所知的方法。 这种细菌与引发结核病的病菌具有亲缘性。该发现因而有可能帮助人们研制出更为有效的药物。 最近一期《科学》周刊刊登的报告指出,这一发现令人对有关细菌产生耐药性方式的传统阐释有所怀疑。

2013-01-07

FDA加速批准了强生耐药性结核病治疗药Bedaquiline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FDA已经加速批准了强生公司旗下用于治疗耐药性结核病的药物Bedaquiline。与正常批准过程相比,加速批准属于一种暂行批准,其需要的临床数据较少。 早前,强生称,bedaquiline有望成为近40年来首个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TB药物,同时也是有史以来首个明确用于MDR-TB的TB药物。

2013-01-02

中欧将联合应对耐药性细菌

3月21日下午,中国与欧盟正式在京启动了中欧抗菌素耐药合作项目。中欧将在国家层面形成政策性合力,共同努力抗击抗菌素耐药。抗菌素耐药性这个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在多个国家发现的“超级细菌”更说明这一问题已日趋严重。细菌耐药性正威胁着人类生命,日益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2012-03-23

PNAS:基于RNA的新技术有望快速检测传染病及其耐药性

当前标准的检测耐药性的方法就是将细菌放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对患上诸如结核病之类的传染病的病人而言,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当前,诊断传染病的方法通常涉及培养从病人样品中提取的病原体,然后执行一系列检测以便确定它的真实身份。如果要确定它们的耐药性,一般是将它们放置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然而利用这种临床诊断方法确定一个人是否被一种抗生素耐药性的菌株感染需要花费几周或几月的时间。

2012-11-18

PLoS ONE:首次开发出不会产生耐药性的超高速药物

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感染的人红细胞中的嘌呤和多胺代谢。 Copyright ©版权Bioon.com所有,若未得到生物谷授权,请勿转载。 它全部发生只需一飞秒,即百兆分之一秒。这就是一个酶从变形为最为活跃的形状、促发一个化学反应到随后又迅速恢复到原始形状所需的全部时间。

2012-11-18

PNAS:饮用含砷水或刺激对利什曼病药物的耐药性

一项研究报告说,饮用水的砷污染可能促进一种致命的寄生虫病的广泛存在的耐药性。内脏利什曼病每年导致4.1万人死亡。只有4种药物——锑制剂、两性霉素B、米替福新和巴龙霉素——已知能够杀死在病人的脾脏、肝脏和骨髓细胞中繁殖的利什曼原虫。 Alan H. Fairlamb及其同事探索了一种可能性,即长期暴露在饮用水的砷污染中可能促进感染利什曼原虫的病人对含有锑的药物的交叉耐性。

2013-10-29

全球面临抗生素耐药性挑战

据新华社7月10日报道,澳大利亚首席科学家伊恩·查布10日说,抗生素耐药性很可能会成为全球面临的最严重公共卫生挑战之一,这需要科学界、企业界和公众共同应对。 作为政府的科学顾问,查布的办公室当天发布了一份题为《面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威胁:建立预防新防线》的报告,警告错用和滥用抗生素所导致的相关耐药性会对公众健康带来风险。

2013-07-11

Malaria Journal:非洲疟原虫遗传突变显示出耐药性

在非洲致命性最强的疟原虫中,科学家已鉴定出遗传突变,这些突变使疟原虫能耐受最强效抗疟药,这表明最好的抗疟武器可能已过时。 青蒿素类药物是广泛应用的最有效的治疗疟疾药物,常与其他药物一起作为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ACTs)使用,这时它最强效,几乎不可能被疟原虫耐受。但是,新研究则表明:疟原虫关键部分突变后能耐受青蒿素甲醚,其中青蒿素甲醚是2种最有效青蒿素中的一种。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