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The Lancet :研究称泰诺福韦可降低吸毒者感染艾滋病毒风险

泰国和美国的最新联合研究成果显示,每日定时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泰诺福韦,可有效降低通过注射方式吸毒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这一研究项目由泰国卫生部、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研究人员从2005年开始共同实施。报告已发表在英国《柳叶刀》杂志上。泰诺福韦是艾滋病鸡尾酒疗法所采用的药物之一,它通过阻断涉及艾滋病病毒复制的逆转录酶,从而抑制病毒复制。

2013-12-02

Science:科学家已掌握艾滋病感染“中介”

艾滋病病毒入侵人体的“中介”的清晰图像已被科研人员掌握,这一成果为研制潜在的艾滋病疫苗铺平了道路。

2013-12-02

艾滋病和HIV最新研究进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纵切面的形象示意图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反转录病毒的一种。

2012-06-05

Sci Transl Med:研究者发现潜在的艾滋病治疗新靶点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在实验室感染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猕猴,因其机体肠道内有某种特定类型的免疫细胞,相比其它猴类血液中的病毒量水平较低,而且感染6个月后,猕猴可以自如地控制SIV。SIV是一种可以感染灵长类动物的反转录病毒,人类感染SIV后可以慢慢发展为HIV感染。

2012-11-18

:避孕针或使女性患艾滋病风险加倍

美国研究人员10月3日发布一项最新研究报告,非洲东部和南部女性广泛使用注射激素避孕药(避孕针),结果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风险似乎加倍。 不清楚为何会发生这种情况。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是避孕针中的孕激素含生物特性,产生生理作用。 有风险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以博茨瓦纳、肯尼亚、卢旺达、南非、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的3800对夫妇为研究对象。每对夫妇中,丈夫或妻子一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

2012-11-18

艾滋病病毒在体内传播有"帮凶"

西班牙科学家参与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分子在纵容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传播过程中充当了“帮凶”。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阻止艾滋病病毒扩散的药物。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高级化学研究所和德国海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艾滋病病毒外壳表面的神经节苷酯分子是使病毒侵入人体树突状细胞、进而在体内传播的“帮凶”。进一步实验证实,构造相似但不含这种分子的人造病毒样颗粒无法进入树突状细胞。

2012-11-19

PNAS:研究人员发现艾滋病毒传播的新机制

近日,科学家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和树突状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波士顿大学医学院(BUSM)在PNAS杂志发表了他们最新研究成果。每年有超过250万新感染艾滋病毒被确诊,早期疾病检测变得越来越普遍。更好地了解疾病早期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未来的研究和药物治疗影响很大。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描述了HIV-1通过树突状细胞传播的一种新机制。

2012-11-19

:改善胸腺功能或是艾滋病治疗新思路

为什么经过长期正规“鸡尾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仍有少数患者的病情得不到理想控制,免疫功能无法重建?北京协和医院李太生等经过五年多时间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能否重建,主要取决于CD4+T细胞群中胸腺新生亚群的数量,这一发现解释了艾滋病“免疫学无应答”的发生机制,提示改善胸腺功能或为艾滋病治疗新思路。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