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超级血液疗法"有望治愈癌症:红细胞替代缺失酶
小编推荐会议:2018第九届细胞治疗研讨会3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新成立的生物技术公司Rubius Therapeutics希望使用红细胞替代缺失酶,并最终有效治疗一些罕见、致命疾病,例如:癌症。迄今为止,该公司已筹集2.2亿美元投入研发。就像医生使用患者免疫系统改良T细胞治疗癌症一样,Rubius Therapeutics公司正在使用红细胞研制靶向疾病疗法。媒体报道称,Rubius
百济神州启动PD-1抗体在食道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全球3期临床
百济神州是一家处于商业阶段的生物医药公司,专注于开发和商业化用于癌症治疗的创新型分子靶向和免疫肿瘤药物。公司1月31日宣布在一项评估其在研PD-1抗体tislelizumab (BGB-A317)作为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食道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潜在二线治疗的全球3期临床试验中实现了首例患者给药。此外,tislelizumab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和肝细胞癌患者的全球3期临床试验以及用
FDA颁发首款镰状红细胞病突破性疗法认定
Global Blood Therapeutics(GBT)近日宣布,美国FDA为镰状红细胞病(SCD)新药voxelotor(以前称为GBT440)颁发了突破性疗法认定(BTD)。Voxelotor作为正在开发的SCD缓解疗法,已获得了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优先药物(PRIME)资格。Voxelotor是首个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的治疗SCD在研新药。SCD是由血红蛋白β链中的基因突变引起的终身
Cell:体内唾液酸化作用可将有害抗体变为有益抗炎抗体
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MGH)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一种方法,能将体内有害的自身抗体(autoantibody)直接转变成抗炎抗体(anti-inflammatory antibody),初步测试显示,这种技术在自身抗体诱导性疾病小鼠模型中成功减轻了炎症。这项技术由MGH风湿病、过敏症及免疫学部免疫学和炎症性疾病中心Robert Anthony博士实验室开发,涉及利用酶将半乳糖和唾液酸连接到
:基于抗体的化学诱导二聚化策略应用于细胞治疗
本文来自Nat Chem Biol,通讯作者Prof. James A Well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这篇文章在Nat Chem Biol上发表,蛋白质组学鉴定酶连接位点策略优化肽连接酶特异性。作者报道了一种新颖的基于人类抗体的化学诱导二聚化策略,并将该策略成功应用与细胞免疫治疗的过程中。化学诱导二聚化(chemical
揭示间日疟原虫通过劫持人转铁蛋白受体入侵红细胞
2018年1月8日/生物谷BIOON/---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在世界上广泛分布,当前给全球人类健康造成巨大负担,是非洲以外国家最常见的一种致命性的疟原虫,每年导致1600万例以上的临床病例。这种疟原虫能够在数月内潜伏在肝脏中,而不会引起任何症状,这使得它很难治疗。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德国、英国、泰国、巴西和新西兰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间日疟原虫
FDA授予抗巨细胞病毒感染新药Maribavir突破性药物资格
英国制药商夏尔(Shire)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授予实验性抗病毒药物maribavir(SHP620)治疗移植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突破性药物资格(BTD)。maribavir属于名为苯并咪唑核苷的一类药物,该药是一种口服可生物利用的抗病毒疗法,目前正处于III期临床开发,评估在伴有CMV感染且对当前标准的CMV治疗药物耐药或难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中的
Cell:体内唾液酸化作用可将有害抗体变为有益抗炎抗体
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MGH)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一种方法,能将体内有害的自身抗体(autoantibody)直接转变成抗炎抗体(anti-inflammatory antibody),初步测试显示,这种技术在自身抗体诱导性疾病小鼠模型中成功减轻了炎症。这项技术由MGH风湿病、过敏症及免疫学部免疫学和炎症性疾病中心Robert Anthony博士实验室开发,涉及利用酶将半乳糖和唾液酸连接到
百济神州启动PD-1抗体Tislelizumab治疗肝细胞癌的全球3期试验
1月2日,百济神州公司宣布PD-1抗体tislelizumab用于先前未经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一项全球3期临床试验于2017年12月入组了首例患者。加上在中国开展的针对复发/难治性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和尿路上皮癌的两项关键性2期临床试验以及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全球3期临床试验,目前tislelizumab正在四种不同适应症中进行关键性试验评估。此项3期、开放标签、多中心的随机试验旨与索
在体内将促炎性抗体转化抗炎性抗体
2017年12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在有机体中构建抗体的方法:在两种自身免疫疾病动物模型中,将攻击“自我”组织的自身抗体转化为抗炎性抗体。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12月21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ngineered Sialylation of Pathogenic Antibodies In Vi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