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痘病毒通过增加基因拷贝数战胜宿主抗病毒防御机制
2012年8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科学家们发现导致天花和其他疾病之类的痘病毒(poxvirus)通过快速和暂时地产生一个有助于这些病毒对抗宿主免疫反应的基因的多个拷贝,而能够适应和打败宿主抗病毒防御。根据美国犹他大学研究人员刊登在2012年8月17日那期Cell期刊上的研究论文,这项发现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较大的双链DNA病毒尽管存在较低的突变率,但是也能够经历快速的进化。
Science:阻断免疫反应关键蛋白清除艾滋病病毒慢性感染
2013年4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已经证明,暂时阻断免疫反应的关键蛋白质,有助于身体清除自身慢性感染。相关结论发表在4月12日的Science杂志上,研究发现了新的方法来处理持久性的艾滋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该研究小组主要研究1型干扰素(IFN-1),细胞释放的IFN-1蛋白对致病微生物作出响应,使细胞彼此对话和协调作出免疫反应抗感染。
PLoS Pathog:工程化技术控制病毒基因组有助抗病毒疫苗的开发
2013年1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苏格兰格拉斯格大学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方法可以合成以及改变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的基因组,这种病毒是新发现在寄生于家畜如山羊、牛身上的致病菌,研究者表示,暴露于这种病毒容易引发人类患病,相关研究刊登于1月10日的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
Nature Immunol:T细胞表达IFITM3蛋白发挥抗病毒作用
2013年1月29日电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墨尔本大学、Walter和Eliza Hall研究所(WEHI)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蛋白质可以防止病毒感染如流感等。 由于流感在北半球的冬季传播,Linda Wakim博士和她的同事们一直关注于为什么有些人抗感染能力比别人更好。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位于身体外露表面如皮肤和黏膜表面的“防御设备”,其中就包含防止感染的T细胞。
Immunity:LGP2控制CD8 + T细胞生存和活力增强抗病毒免疫
人体抗击包括西尼罗河病毒和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在内的RNA病毒,有赖于CD8 +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已知RIG-I样受体(RLRs)可传递抗击RNA病毒感染的先天免疫防御系统反应信号,但其在适应性免疫中的角色尚不清楚。 本研究发现,RIG-I样受体(RLR) LGP2对于诱导先天免疫防御系统不是必须的。然而,该受体控制着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存活和病毒感染引起的外周血T细胞扩增。
Immunity:巨细胞病毒招募炎症单核细胞抑制抗病毒细胞免疫
炎症单核细胞是感染过程中,病原体宿主的相互作用的早期关键反应因素。 本研究发现,小鼠巨细胞病毒编码的CC趋化因子,MCK2,增强CCR2依赖的炎症单核细胞招募,以调节抗病毒的免疫力。 这一作用,可抑制病毒特异性CD8 +T细胞扩增和向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分化,从而降低消除带有病毒抗原细胞的能力和减缓病毒的清除。
Science:蝙蝠基因或有助抗病毒和癌症研究
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12月21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一项研究报告称,对相对长寿和病毒抵抗力较强的蝙蝠的基因研究可能会为人类癌症和传染病的防治提供帮助。 这项研究是由澳大利亚、中国、丹麦、美国和新加坡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的。
Mol Cell Proteomics:研究揭示HCV病毒蛋白与人体细胞互作网络
近日,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科学家首次解密丙型肝炎病毒与活人体细胞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他们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丙型肝炎病毒造成炎症性肝病的背后机制,并开辟新治疗途径。该研究结果发表在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杂志上。
:上海巴斯德所在肠道病毒EV71衣壳蛋白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手足口病是常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传染性疾病,部分患者会出现脑炎、肺水肿以及瘫痪等严重神经症状,甚至死亡,严重威胁我国儿童的健康,但目前还没有商品化的EV71疫苗来有效防治该疾病。 EV71是单链正义RNA病毒,其病毒颗粒为球形,具有一个对称二十面体状的蛋白质外壳,称为衣壳。病毒衣壳主要起到保护病毒RNA,协助病毒感染的作用。
PNAS:核糖体可调节病毒蛋白质合成 或助力抗病毒疗法研究
哈佛医学院研究者的研究指出,核糖体或许为治疗病毒感染,如狂犬病毒提供了思路。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 2012年11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病毒令人难以捉摸,尤其是RNA病毒,可以熟练地抵挡住抗病毒药物的攻击,因为它们复制产生病毒并不确定,因此导致许多抗病毒药物的无效作用。病毒复制产生的基因组一旦发生至少一处突变后,就会转移抗病毒药物的靶点,从而产生耐药性的病毒突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