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Mol Cell Proteomics:研究揭示HCV病毒蛋白与人体细胞互作网络

近日,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科学家首次解密丙型肝炎病毒与活人体细胞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他们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丙型肝炎病毒造成炎症性肝病的背后机制,并开辟新治疗途径。该研究结果发表在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杂志上。

2014-05-11

对埃博拉病毒有活性的一种抗病毒药物

纤丝病毒科的病毒能在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目动物中引起严重出血热。死亡率极高,而且目前还没有疫苗或药物被批准用于纤丝病毒疾病的治疗。

2014-04-22

NEJM:先天性糖基化病有助抵抗病毒感染

近日,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一项新研究报告证实,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实际上可能保护机体免受某些严重或复发性病毒的感染。研究人员发现,在糖基化IIb型(CDG-IIb)先天疾病人细胞中,艾滋病毒和流感病毒的复制速率比在健康供体细胞中的复制速率低得多的,结果导致产生越来越少的传染性病毒。

2014-04-15

JBC:基于外壳蛋白设计抵御艾滋病毒的新型疫苗

来自西班牙格拉那达大学(University of Granada)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发现,组成HIV病毒外壳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和抗体2F5(FAB)之间的变构相互作用,即一种可以促进酶类激活或者失活的调节机制,这对于帮助科学家们理解机体感染HIV后的免疫反应以及开发新型HIV疫苗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4-03-18

PLoS Pathogens:MAVS在RLRs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负调控作用

天然免疫系统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它首先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与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相互识别,进一步激活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同时,宿主细胞通过多种方式负调节天然免疫反应的信号通路,以保证信号传导的平衡,进而防止过度免疫反应对宿主细胞造成损伤。在抗RNA病毒天然免疫中,主要有两类PRRs: TLRs和RLRs。

2013-01-09

:艾滋病毒用作防护罩的蛋白被分离

科学家研制HIV/AIDS治疗方法的挫折之一一直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能力。现在,印第安那大学的研究人员已发现了一种可以帮助免疫系统重新回到追捕中的化合物。 这不是人类免疫系统不识别艾滋病毒。事实上,感染导致机体释放攻击病毒的抗体,且刚开始时一些艾滋病毒被破坏。 但是,艾滋病毒能通过拉拢一部分人类天生的被称为补体的先天免疫系统迅速自卫。

2012-11-18

降脂药匹伐他汀或会增强部分丙肝患者抗病毒效果

日本的一项新的先导研究表明,降脂药匹伐他汀(Livalo)与干扰素和利巴韦林一起使用时,可能会改善血脂代谢异常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清除。 匹伐他汀治疗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即治疗结束后24周检测不到HCV–RNA)为67%,对照组为48%。

2011-07-29

Blood:发现病毒蛋白影响HIV辅助受体的功能

近日,来自法国巴黎科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所编码的蛋白UL33及UL7,在与宿主细胞的趋化因子受体CCR5及CXCR4异聚化后,会损害它们作为HIV辅助受体的功能。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24日发表在Blood上。 巨细胞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其感染后使感染细胞肿大并产生巨大的核内嗜酸性包涵体所以称为巨细胞病毒。

2012-11-19

中科院研究鱼类抗病毒天然免疫获进展

RIG-I样受体(RIG-I like receptors,RLRs)是一类新发现的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识别细胞质中的病毒RNA,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IG-I样受体包括3个成员, 即视黄酸诱导基因I (RIG-I)、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 (MDA5)以及LGP2。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