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EJM:先天性糖基化病有助抵抗病毒感染

近日,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一项新研究报告证实,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实际上可能保护机体免受某些严重或复发性病毒的感染。研究人员发现,在糖基化IIb型(CDG-IIb)先天疾病人细胞中,艾滋病毒和流感病毒的复制速率比在健康供体细胞中的复制速率低得多的,结果导致产生越来越少的传染性病毒。

2014-04-15

武汉病毒所天然免疫通路调控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陈新文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天然免疫通路调控中取得进展,发现了天然免疫信号通路中的重要信号分子MITA的首个剪接变体MRP,相关的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际免疫学期刊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上。

2014-03-18

PloS Pathog:陈吉龙等抗流感病毒天然免疫的研究获进展

流感病毒感染激发宿主天然免疫应答,正常的天然免疫应答对宿主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然而,异常的免疫应答,如细胞因子的过量表达,则会加重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病理反应,这是流感病毒感染导致宿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III型干扰素(IFN-λ)在病毒感染时过量产生,但是其表达调控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2014-01-22

PLoS Pathogens:MAVS在RLRs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负调控作用

天然免疫系统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它首先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与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相互识别,进一步激活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同时,宿主细胞通过多种方式负调节天然免疫反应的信号通路,以保证信号传导的平衡,进而防止过度免疫反应对宿主细胞造成损伤。在抗RNA病毒天然免疫中,主要有两类PRRs: TLRs和RLRs。

2013-01-09

降脂药匹伐他汀或会增强部分丙肝患者抗病毒效果

日本的一项新的先导研究表明,降脂药匹伐他汀(Livalo)与干扰素和利巴韦林一起使用时,可能会改善血脂代谢异常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清除。 匹伐他汀治疗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即治疗结束后24周检测不到HCV–RNA)为67%,对照组为48%。

2011-07-29

中科院研究鱼类抗病毒天然免疫获进展

RIG-I样受体(RIG-I like receptors,RLRs)是一类新发现的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识别细胞质中的病毒RNA,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IG-I样受体包括3个成员, 即视黄酸诱导基因I (RIG-I)、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 (MDA5)以及LGP2。

2012-11-18

Science:蝙蝠基因或有助抗病毒和癌症研究

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12月21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一项研究报告称,对相对长寿和病毒抵抗力较强的蝙蝠的基因研究可能会为人类癌症和传染病的防治提供帮助。 这项研究是由澳大利亚、中国、丹麦、美国和新加坡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的。

2013-01-02

PLoS Pathogens:接种2'-O-甲基转移酶突变体的小鼠获得免疫原性抵抗登革热病毒

2013年8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来,新加坡研究团队发现了削弱登革热病毒逃避宿主免疫系统能力的策略,有希望研制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用的登革热候选疫苗。研究由新加坡Novartis热带疾病研究所(NITD)和北京理工大学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所合作完成,研究结果发表在Plos Pathogens杂志上。

2013-08-13

Science:揭示麻疹病毒依赖发夹环逃脱机体免疫监视的分子机制

2013年1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先天免疫系统可以检测机体外的入侵致病菌,并且激活防御机制来清除致病菌。然而致病菌却拥有一套“骗术”来阻断免疫系统发挥功能,近日来自慕尼黑大学的研究者揭示了麻疹病毒如何通过一种普通的发夹结构来逃过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上。

2013-01-24